深秋的广州,荔湾区1906科技园扬韬广场上粥香四溢,人头攒动。一碗碗软糯香甜的广西忻城糯玉米粥,让见多识广的湾区食客赞不绝口。这场“土司贡礼香飘湾区”——2025年粤桂消费帮扶忻城糯玉米节暨忻城土司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成为忻城农业品牌化战略的华丽亮相舞台,昔日藏在深山的土特产,正以“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全新形象,叩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大门,实现从粗产品成吨卖到精品按盒卖的价值跃升。
忻城糯玉米素有“黄金粒”美誉,500余年种植历史且曾是明清土司贡品,却长期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农户零星种植、商贩压价收购,导致好东西只能廉价卖出。金银花、百香果、桑蚕等特色农产品也面临类似困境。转机始于品牌化战略实施,忻城县立足资源,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动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林管家食品科技公司研发深加工产品,借助电商平台畅销全国,销售额大幅增长,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品牌化背后是全产业链系统性重塑。忻城县围绕特色产业构建“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古蓬镇上浪村桑蚕标准化种养基地改变传统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金银花、糯玉米、古法红糖等产品多元发展。此次在广州发布的“糯玉米糁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为产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奠定基础。
品牌农业离不开现代营销体系支撑。忻城县拥抱数字经济,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渠道,让特色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今年1—9月,网络零售额成绩可观,新农人将土特产变成网红商品。粤桂协作平台为农产品“出山”助力,广东持续推动消费帮扶机制创新,采购帮销农副产品金额巨大。活动期间,多家忻城农企与湾区采购商签订购销协议,订单金额创新高,驻村第一书记的推介,尽显产业兴旺带来的“心里甜”。

忻城农业品牌建设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城关镇龙头村结乐屯的香花油茶产业,通过创新模式实现高产值。县林业局制定政策文件,整合涉农资金,推广立体循环产业模式,林下经济产值可观。桑蚕产业也势头强劲,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品牌建设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忻城县通过政府搭台等模式,为农民增收开辟多元路径,糯玉米种植带动众多农户参与,形成联动发展模式。同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众多村庄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
面向未来,忻城农业品牌建设目标宏大。县委副书记表示,希望打造“北有五常大米、南有忻城糯玉米”的国内区域品牌,借助粤桂协作东风,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广西、走向全国。当前,忻城正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补链强链延链,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模式创新深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从零散种植到品牌化进阶,从原料输出到标准制定,从区域特产到全国品牌,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出击”,忻城的农业品牌建设之路,是探索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忻城的农业品牌将更加响亮,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将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