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又是一年吃蟹好时节。备受瞩目的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即将于9月26日开捕,而今年,阳澄湖大闸蟹行业迎来了一项全新的变革——“熔断机制”,这或许将成为终结大闸蟹假冒乱象的关键一步。
阳澄湖大闸蟹,作为螃蟹界的“顶流”,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品牌价值,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假冒阳澄湖大闸蟹的现象屡禁不止,让消费者们真假难辨,也让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们苦不堪言。为了保护品牌声誉,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首次推出了“熔断机制”。
所谓“熔断机制”,是借鉴了股市中的概念,将其引入到大闸蟹销售中。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每个养殖户所拥有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水面面积进行蟹扣配发,每亩水面配发不超过600只防伪蟹扣。一旦蟹扣用完,商家必须立即下架相关产品,从源头上控制真实销量。这一机制的推出,旨在遏制电商平台上“蟹券”超卖超发、恶意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机制。
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之路早已开启。多年前,当地就开始推行蟹扣防伪标识,对行业乱象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然而,由于品牌价值高、市场需求大,不良商家依然打起了“浑水摸蟹”的歪主意。他们用外地蟹、塘养蟹甚至泡水蟹来假冒阳澄湖大闸蟹,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品牌声誉。市场上售卖的所谓“阳澄湖大闸蟹”数量远超实际产量,让消费者们在购买时如履薄冰,难以辨别真伪。
此次“熔断机制”的推出,无疑是从源头上为阳澄湖大闸蟹的销售加上了一道“紧箍咒”。通过将蟹扣配发与养殖水面直接挂钩,每亩不超过600只,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市场供应量,避免超卖和预售泛滥,还能实现溯源管理,真正做到“一蟹一扣、货真价实”。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消费者在购买时,只需认准蟹扣,就能买到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再也不用担心买到假冒产品了。
要让“熔断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蟹扣的发放和管理必须公开透明、精准到位。协会需要建立完善的授权名录和核销制度,确保每一只蟹对应一个蟹扣,防止虚报、转卖或挪用。其次,电商平台应积极配合,建立技术屏障。一旦商户蟹扣额度用尽,系统自动触发下架,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漏洞。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线上线下巡查,对伪造蟹扣、超量销售等行为依法查处,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
阳澄湖大闸蟹的“熔断机制”,不仅是对大闸蟹行业的一次创新尝试,也为其他农产品品牌的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很多农产品品牌都面临着被仿冒、滥用的困境,而阳澄湖此次尝试说明,保护品牌不能仅有贴标这类技术手段,还要从供应链源头建立量化管理机制,通过控制真实产销、规范销售行为,系统性地防范假冒伪劣。
任何机制都不是万能的。尽管“熔断机制”体现出行业治理模式的进步,从被动打假转向主动防控,从末端监管延伸至源头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确保蟹扣的发放和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如何防止不良商家通过其他手段继续造假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期待阳澄湖大闸蟹的“熔断机制”能够全面落地、真正落地,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吃上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也让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希望这一机制能够为其他农产品品牌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整个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