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满载着出口机电产品和进口水果的跨境车辆络绎不绝,口岸的进出口贸易热度持续攀升。作为广西进口水果的最大陆路口岸,友谊关口岸经过智慧化改造,通关效能大幅提升,为东南亚水果等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快速通道”。
目前,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中方段项目,即友谊关智慧口岸已基本建成,并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作为中国首个边境智慧口岸项目,其运营后将进一步提升口岸通行能力,有效缓解中越边境口岸的通关压力,推动边境口岸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为中越经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走进友谊关智慧口岸,智能化场景随处可见。远程操控的吊装设备和自主行驶的IGV无人车承担了主要的接驳任务,实现了“货柜落地即自动化转运”,无人化作业成为主流通关流程。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部长、智慧口岸项目党员攻坚队队员邓军荣介绍,友谊关智慧口岸项目以“三减一降一提升”和“两个24小时”为核心目标,即减单证、减环节、减人工,降低通关成本并提升效率,依托自动化设备实现24小时通关,以及南宁至河内货场24小时直达。

邓军荣表示,在传统模式下,司机需要驾车至越南货场装卸货物。而当智慧口岸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社会集装箱车辆只需驾驶到集装箱接驳区,后续流程全由系统调度,通过无人运输车完成集装箱运送。这将大幅减少司机的等待时间和车辆的占用时间,企业可以在口岸实现“交货即走、提货即离”,使得流程耗时大幅压缩。
在科技的赋能下,友谊关海关的查验工作也提速升级,相关企业的报关等流程得到了精简,助力东盟水果输华更加畅通。友谊关海关查验一科副科长熊辉介绍,海关部门依托智慧查验辅助系统,实现了企业刷卡后自动叫号、排队、泊车,通过地磁感应自动调度车辆,台位轮转效率显著提升。智慧检疫系统则将熏蒸流程智能化,既减少了人力消耗,又加速了通关。数据显示,经过智能化改革后,每日水果查验量从100车增加至180车。
广西欧恒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虔昌表示,“智慧友谊关”APP让申报全流程线上化,货柜抵达前即可完成手续,较以往节省了半天时间。该公司主要承接榴莲、山竹等东南亚水果的清关工作,如今每日进口量从10柜增加至30-40柜,货物从工厂到市场的周期从一周缩短至三四天。
为应对东南亚水果进口旺季,友谊关海关采取了动态调整工时、增派人手支援等措施保障通关。熊辉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智慧口岸应用,通过大数据与AI技术提升效率。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全面落地,友谊关口岸正从传统的边境枢纽向智慧贸易节点转型,为中越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