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独山港万亩稻田边,‘走读中国’法国媒体团团长让·路易·巴朗德罗(Jean - Louis Balandraud)感叹道:‘我的祖父从事农业种植,但我从未想象过农业可以如此精准和高效。’
9月18日,法国媒体团一行走进位于浙江平湖的先正达集团中化农业MAP技术服务中心,亲身体验了中国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MAP平湖中心的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作物长势、气象预测等数据。这些信息通过卫星遥感和物联网传感器汇集,经过AI系统分析后生成精准的农事建议。中化农业MAP华南大区总经理彭江南介绍,自2017年以来,他们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建设了多个MAP中心,服务面积超过4000万亩。这种数字化管理让法国媒体团成员深感震撼。

在独山港万亩现代农场,中化农业MAP平湖中心农艺师陆培峰介绍了绿色高效种植的核心理念:‘我们通过培育壮苗、导航插秧、精准水肥、绿色植保和高效收获,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及品质。’与MAP合作两年多的农户何明兵分享了他的切身感受:‘以前3000亩地要跑3到4天,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解决问题。同时,每亩水稻的收成也比以往增加了100多斤。’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先正达集团通过AI技术推动绿色农业的创新实践引起了法国媒体团的浓厚兴趣。中化农业MAP技术与方案交付运营经理巩智超解释说,他们拥有广大的线下MAP团队,积累了深厚的农业产业数据,了解中国各区域的作物情况和机理。iMAP(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融合神经算法和深度推理模型,结合历年数据进行深度学习,生成更贴合当前气候情况的新种植方案。
巴朗德罗团长在参观后表示:‘此次走访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我的祖辈是农业从业者,我一直对农业抱有浓厚兴趣,但此前对中国农业的前沿发展一无所知。在法国我们尚未形成这种前沿农业概念,你们让我们意识到农业对世界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全球农业中的地位。’他对中国农业达到的高度感到震撼,并认为这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望未来。
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正在被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所改写。这场发生在田野间的数字革命不仅关乎粮食增产增收,更代表着中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创新之路。它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人类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创造更加可持续的农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