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莲蓬到“金豆”:华容蒲团乡上倪村莲子加工厂如何打通乡村产业振兴最后一公里

10月8日清晨,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上倪村的莲子加工厂里,机器轰鸣声比鸡叫还早。饶雪芹把最后一筐莲蓬倒进脱壳机,白胖的莲子像雨点一样蹦进不锈钢槽。她抬手抹了把汗,笑得眼角褶子堆成一朵菊花:“以前一斤鲜莲蓬贩子只给3块,现在送到厂里直接涨1块2,我一天还能挣120块工钱,比去武汉打零工强多了。”

这话一点不夸张。上倪村6000亩水面,过去全靠鱼莲套养,年产50万斤莲蓬,却年年被贩子压价。村党支部书记姜立千掰着指头算账:“鲜货不耐放,雨天烂地里,莲农只能眼睁睁看着钱变泥。”转机出现在2024年6月,蒲团乡党委把闲置20年的老学校改造成加工厂,200万元中央衔接资金砸下去,3个月就投产。

改造细节藏着巧思。教学楼外墙没动,内部却塞进两条全自动生产线:脱壳、分拣、烘烤、真空包装,一小时能吞800斤莲蓬。最让村民惊喜的是烘烤车间,45℃恒温慢烘,莲子裂口率从过去的15%降到3%,卖相一好,电商收购价直接飙到每斤28元。

鄂州上倪村莲子加工厂生产线

35岁的刘又云去年还在深圳电子厂拧螺丝,听说村里建厂,连夜打包行李回来。现在他守着温控仪表,每月拿4500元工资,还能照顾瘫痪的老父亲:“以前寄钱回家像打水漂,现在工资实打实揣兜里。”姜立千透露,加工厂固定用工20人,旺季每天再请300名临时工,去年光是分拣岗位就发出90万元工资。

产业链延伸的魔法更惊人。过去被随手扔掉的莲蓬壳,现在被粉碎成食用菌培养基,卖给孝感菇农,每吨卖600元;荷叶做成荷叶茶,通过抖音小店卖到上海,100克罐装卖39元还供不应求。乡长况原波指着仓库里堆成山的莲子酥礼盒:“这批订单是武汉仟吉蛋糕下的,一盒12枚卖68元,用的就是咱的磨皮莲子。”

鄂州上倪村莲子加工产品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上倪村莲子产业总产值突破1200万元,湘莲种植户亩均增收580元,村集体靠租金和分红净赚8万元。更微妙的变化藏在村民账本里:过去卖鲜货得看天吃饭,现在加工厂保底收购,莲农敢把套养密度提高20%,每亩多收200斤莲蓬。

加工厂门口,45岁的脱贫户吴细华正把三轮车倒进货梯。他去年贷款5万元扩种12亩湘莲,年底不仅还清贷款,还攒下3万元装修款:“以前儿子结婚要借钱,现在存折数字涨得比莲子还快。”

下一步的棋局更大。况原波掏出手机展示刚注册的“华容莲子”地理标志商标:“明年要上冻干莲子生产线,做婴幼儿辅食;再建200吨冷库,反季节销售能把利润翻一番。”说话间,饶雪芹又推来一车莲蓬,机器轰鸣声中,白胖的莲子像无数颗小子弹,正射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