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朝阳市锚定打造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地、建设食品工业强市的宏伟目标,将重点聚焦于粮油、畜禽两大产业链,全力推进“三链同构”。以做强二产为关键核心,依托三产强化服务、拓展市场,进而带动一产蓬勃发展,在推动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效。
抓基地建设稳生产,筑牢产业根基
朝阳市深知稳定的生产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在基地建设方面下足功夫。粮食播种面积达746万亩,完成率高达110.3%,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4.39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今年工程量的72%,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此外,5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56万亩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有序推进,其中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占全省总面积的45.5%,规模全省最大。
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上,成果同样丰硕。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142.7万吨,同比增长4.6%;水果产量达到3.74万吨,同比增长11.6%。畜禽养殖也呈现良好态势,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99.29万头、30.36万头、139.09万头、9655.61万只。稳定的产量为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抓加工企业促转型,激发产业活力
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朝阳市充分利用省级农产品深加工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更新先进加工设备,推动企业更新迭代、转型升级。在政策的激励下,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同时,辽宁五丰、柏慧燕都、辽宁希波3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柏慧燕都食品有限公司更是新晋升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企业实力的认可,也提升了朝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抓重大项目扩投资,增强产业后劲
重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朝阳市积极举办域外招商活动,成功举办河南郑州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介会、山东农业专题招商等活动,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赴外招商推介32次,洽谈对接农业项目69个。新签约项目26个,同比增长73.3%,展现出强大的招商引资能力。
在项目实施方面,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食品)加工项目达63个,位居全省第1。雪花啤酒、辽宁净良、大有荃吉康等大项目有望年底前试运行,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为朝阳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抓园区建设强支撑,提升产业承载力
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朝阳市加快推进朝阳县集聚区净水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集聚区管路铺设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承载能力。华润雪花年产30万千升啤酒项目投产后,双塔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正式投入运营,全市7个县(市)区实现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全覆盖。
截至7月末,6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8.48亿元,同比增长3.11%。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协同发展。
抓品牌打造提影响,拓展产业市场
品牌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朝阳市积极组织农事企业参加各类展会,39家农事企业亮相第二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第三届香港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活动、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等,借助展会平台提升朝阳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利用高铁站出口通道、高速路口高炮、1420台出租车广告等多种渠道宣传朝阳农产品,扩大品牌传播范围。6家企业入驻“辽农优品”京东辽宁特产馆,拟第二批入住企业6家,进一步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此外,与廊坊新发地签订绿色农产品展销协议,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了新的平台。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以18.77亿元品牌价值成功入围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榜单,位列农业组第九名,成为近年来朝阳市唯一入选该榜单的本土企业,为朝阳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树立了标杆。
朝阳市通过“五抓并举”的有力举措,在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朝阳市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打造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地、建设食品工业强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