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迎来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石林国际花卉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正式揭牌启用。这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标志着以石林风景闻名世界的这座小城,其特色农业正全面迈入“集群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的新轨道,为“云品出滇”注入强劲动能。
素有“世界喀斯特的精华”美誉的石林县,如今正致力于打造新的农业“精华”名片。2024年,当地人参果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人参果种植基地和集散地。同时,花卉产业蓬勃发展,花卉园艺种植总面积达4.13万亩,年产量高达7.2亿枝。如何将庞大的产量转化为更高的产值,成为石林农业升级的核心课题。
此次揭牌的答案,在于构建一个高度整合的产业枢纽。与交易中心同步亮相的,还有“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石林分中心”和“石林彝族自治县花卉产业协会”。这三块牌匾共同构成了一套组合拳,旨在集纳数字交易、标准处理、冷链物流、电商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

“这三块牌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启用,更是石林花果产业模式的革新。”石林县委书记杨泽松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该中心的运营将有力推动石林农业从分散种植向集群发展转变,从单纯的产品经营向高附加值的品牌运营飞跃,从传统交易模式向现代数字交易跨越。
这一革新体现在具体的标准建设上。活动当天发布的 《交易中心品牌花5S品控标准》 ,成为国内首个覆盖从种植、采后处理、物流、交易到售后全链条的企业标准。与此同时,《石林人参果质量标准体系》的发布,则从外观、甜度、成熟度等多个维度对产品品质进行了统一规范。这些标准的建立,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输出的“石林方案”,让优质产品有了清晰的衡量尺规。
在交易中心的品牌花采后处理示范中心,我们可以看到这套标准如何落地。鲜花在经过专业的分级、保鲜、包装后,其价值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而数字化交易则让流通效率大幅提升。揭牌当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与石林交易中心便已启动联动拍卖,截至当天下午5时,鲜切花联动交易量已突破5万枝,实现了“开门红”。
“交易中心的开业只是一个起点。”石林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琦展望未来时表示,他们将坚持以数字平台为纽带,以标准体系为支撑,以生态合作为动力,最终目标是让“石林花果”成为一张闪亮的区域名片,并带动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
毫无疑问,这个新型交易中心的启动,是石林特色农业产业一次深刻的自我迭代。它通过建立标准、打通渠道、赋能品牌,正试图走出一条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康庄大道,让每一枝鲜花、每一颗人参果,都能承载着“喀斯特精华”的品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