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业农村部干了件大事儿!发布了新一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公告,这波操作聚焦当下产业需求和生产急需,一口气登记推出了823个特色农作物新品种,还撤销了106个“仿种子”问题品种,让品种登记有了“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给种业市场来了一场大革新。
这次新登记的品种,那可是亮点满满,有三个特别突出的特点。
先说品种结构,这次登记涵盖了26种作物、71种品种类型,蔬菜瓜果类品种占比高达62%。除了满足咱们日常大宗农产品的生产需求,还有好多受市场欢迎、市民喜爱的特色专用品种冒出来。像炸片马铃薯,以后咱们吃薯片说不定就能尝到更香脆的新品种;酿造高粱能让美酒更醇厚;食用甜花生、薄皮甜瓜、加工型辣椒、啤酒大麦、鲜茎叶型豌豆,这些特色品种丰富了咱们的餐桌,也给农民朋友们带来了更多增收的机会。
高品质品种也越来越多。这次新登记里有含油量≥48%的高油油菜品种33个、油酸含量≥75%的高油酸花生品种14个、干物质含量≥25%的马铃薯品种11个。现在,全国高油油菜、高油酸花生品种占比都达到约四分之一了,这些高品质品种能为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产品品质提升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让咱们吃得更好、更健康。

自主选育品种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这次登记的823个品种里,国内自主选育的新品种有809个,占比高达98%。其中,企业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六成,主要来自北京、山东、天津等蔬菜育种创新与蔬菜生产优势省份。这说明咱们国家的种业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企业也越来越有干劲儿。
说到“仿种子”,那可是种业市场的一大毒瘤。这些品种就是对原品种简单修饰或模仿改良,有的甚至盗用他人亲本,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种业原始创新。从2021年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部署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一直在推进“仿种子”清理工作。之前已经陆续发布了九批撤销登记品种公告,基本完成了向日葵、黄瓜、甜瓜等作物“仿种子”清理。这次又撤销了西瓜、番茄、辣椒等作物“仿种子”品种106个,有力地净化了种业市场环境,让育种创新者更有积极性,企业也更有信心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还会按照加强品种全链条管理工作要求,落实新修订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用DNA指纹检测技术严格登记受理审查,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常态化推进“仿种子”清理,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良种支撑。咱们就拭目以待,期待种业市场越来越好,咱们的生活也能因为这些好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