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潞城区:“异地育苗”让潞党参产业焕新机

近日,在山西长治潞城区华街道北庄村的一处党参育苗基地里,连片的潞党参苗长势格外喜人,工作人员正穿梭在苗间,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管护作业。今年,这个基地探索实施了“异地育苗、定向移栽”的新模式,精准地破解了传统种植过程中的诸多痛点,有力地推动了潞党参产业朝着规模化、高效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潞党参可是山西道地药材里的核心品种,它的品质好坏和太行山区1500米海拔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传统的种植模式里,不管是育苗还是成株生长,都得在山坡旱地上进行。可这复杂的地形,把机械化作业的路给堵得死死的,而且水资源还特别匮乏。就因为这些,育苗的成活率长期都低于60%。再加上潞党参得生长两年,还得“靠天吃饭”,这种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潞党参产业的发展。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北庄村的党参育苗基地开始重新规划布局。他们流转了村里200多亩平整的土地来开展育苗工作。这开阔的地块可太适合机械化耕种了,播种、覆土、灌溉这些环节,效率比人工操作提升了3倍还多。而且稳定的水源保障,让种苗的生长环境一直处于最优状态。

与此同时,基地还精心挑选了适合在高海拔生长的两年生潞党参优质种源。到了5月,就集中下种,经过精细化的培育,到了10月底,再把这些种苗定向移栽到高海拔的山坡上。这样一来,既保留了潞党参原本的好品质,又把育苗效率低这个难题给解决了。

北庄村党参育苗基地的相关负责人许峰介绍说:“咱们基地靠着平整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优势,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采用第一年育种、第二年移栽的模式,经济效益能提升1万元,成本还能降低1000元到2000元呢。”

今年以来,这个基地培育出来的优质种苗,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就育苗、移苗这两个农忙季,就带动了北庄村及周边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们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村民增收的双向共赢。村民王大爷乐呵呵地说:“以前想多挣点钱,得到处找活干,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里,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对于未来,潞城区也有了清晰的规划。接下来,会持续加大对特色农业基地的扶持力度,推动潞党参产业实现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要让道地药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给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相信在“异地育苗、定向移栽”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动下,潞党参产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更多的村民会因为潞党参产业过上富足的生活,潞党参也会走出山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展示山西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