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在全年粮食产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比超过七成,涵盖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广泛分布于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等13个粮食主产区。当下,秋粮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近期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给秋粮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
入汛以来,我国气象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华东、华北等地频繁遭受强降雨侵袭,而黄淮等地则持续被高温干旱笼罩,农业灾害呈现出“南北涝中间旱”的显著特征,秋粮生产面临着旱涝灾害叠加的巨大风险。
以素有“中原粮仓”美誉的河南省为例,7月以来,全省被持续高温天气所笼罩,平均气温创下64年来的新高。全省41%的气象监测站点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旱情主要集中在豫南和豫东地区的驻马店、周口、南阳等地,农作物受旱面积高达176万亩。面对如此严峻的旱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迅速行动,自7月初以来,累计浇灌1.24亿亩次,受旱地块普遍浇灌2 - 4遍,有效遏制了旱情的进一步蔓延,保障了秋作物生产大局的稳定。同时,省财政紧急下拨2000万元抗旱资金,现金预拨中央1亿元“一喷多促”资金,下达6330万元抗旱资金,全力支持重点地区抗旱保秋。此外,还派出18个省级秋粮专家组和9个抗旱保秋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科学抗旱的指导。

好消息是,据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沈雨旸介绍,本周后期河南的高温天气将迎来转折,降雨增多将有效缓解高温,改善土壤墒情,减轻秋粮作物受旱的压力。
从全国范围来看,13个主产区的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关键力量。为应对秋粮生产面临的旱涝灾害叠加风险,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保秋粮丰收工作方案》,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制定了34条防灾减灾救灾措施。要求各地努力做到防在成灾前、抗在第一时、救在第一线,力争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的目标,全力以赴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当前,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2个月的时间。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调度视频会,对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要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督促指导地方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紧盯抗灾关键时段,将农业防汛抗旱救灾的责任切实落实到市、县、乡、村,任务细化到具体农户、具体田块。要抓实抓细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抗旱防汛救灾,保障秋粮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面前,各地各部门协同合作、多措并举,为秋粮稳产保供筑牢了坚实防线,让我们对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