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力拓“新奇特优”水果版图,三季度产值剑指亿元增量

盛夏骄阳似火,三亚的田间地头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在三亚育才生态区那受村的紫色释迦种植基地里,一串串紫色释迦如紫色宝石般挂满枝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玫瑰色的光晕,散发出馥郁的玫瑰香气,引得游客和果农纷纷驻足。这仅仅是三亚“新奇特优”热带优异水果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三亚正全力以赴,推动“新奇特优”水果产业做大做强,力争第三季度实现同比新增产值一亿元以上的目标。

引育新品种,让“新奇特优”扎根三亚

三亚凭借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和土壤条件,成为“新奇特优”水果的理想家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珍稀水果漂洋过海,在此落地生根。

那受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村里引进了紫色释迦热带果树,并建立了10亩种植示范基地。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培育,2024年紫色释迦成功挂果,市场反响热烈,供不应求。今年,村里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政府还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预计到2027年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三亚马脚村的榴莲蜜种植基地同样成果丰硕。基地占地60亩,种植了1200棵榴莲蜜树。2008年引进十几个品种后,经过不断改良培育筛选,最终选出了最适合三亚北部山区种植的“奶白”榴莲蜜。如今,“奶白”榴莲蜜集中上市,吸引了广东客商提前一个月下单订购上千斤。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已收集保存世界低纬度热带果树品种264种。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林樱桃表示,将根据三亚的生态气候条件等因素,筛选出适宜品种进行本地化试种和推广,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品种支撑。

精细护航,织密产业发展防护网

产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保障体系。三亚在推动“新奇特优”水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从多个方面为产业保驾护航。

日前,海南首单政策性热带优异水果综合保险落地三亚,三亚宜源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360亩“中热一号”木瓜获得了超260万元的风险保障,涵盖了风灾、暴雨、花叶病等多种致损风险。2025年,三亚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增了热带优异水果综合保险种,覆盖木瓜、莲雾等五个主要品种。保险公司已完成相关保险产品的研发和报备工作,将陆续推出其他品种的保险产品。这一举措增强了果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产业发展筑牢了风险保障屏障。

同时,三亚充分利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便利条件,支持科研院所和大型种业龙头企业引进世界热带地区的优质种源。为吸引科研机构和市场主体聚集,三亚还印发了《三亚市热带优异果蔬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 - 2025年)》,设立5000万元奖励资金,建立产业化激励机制,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三亚依托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五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植物新品种权跨区域、跨部门的维权保护机制,提升植物新品种的审查和授权效率,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推广。

创新“吃法”,推动产业“多点开花”

在推动“新奇特优”水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三亚不仅注重品种引进和保障体系建设,还在产品的加工和开发上不断创新,让水果的“吃法”更加多样。

芒果是三亚的优势水果品类之一,2025年种植面积达43万亩,但绝大多数以鲜销为主,加工环节相对薄弱。近年来,速冻芒果成为市场新宠。在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开展三亚特色芒果冰淇淋创制与示范项目,开发出了零添加、口感赛冰淇淋的特色芒果食品,不仅推动了芒果产业升级,还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芒果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三亚木瓜的深加工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已开发出木瓜酱菜、木瓜原浆等10多种深加工产品,计划年内陆续推向市场。此外,三亚还计划推出木瓜采摘体验线路,将农业与旅游业巧妙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三亚木瓜”品牌知名度。

展望未来,三亚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新奇特优”定位,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广,培育标志性品种,打造一批市场认可度高、效益明显的热带特色农产品。积极推动热带优异果蔬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构建起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品类协同发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