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有软果怎么办:从施肥浇水到病害防治,全流程管理指南

每年到了葡萄转色成熟期,不少果农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葡萄还没完全熟,果粒就开始发软、发蔫,甚至一碰就掉,严重的整串果子都废了。这种“软果”现象,轻则影响卖相和糖度,重则直接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让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葡萄为啥会软果,又该怎么提前预防、及时补救。

葡萄软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葡萄软果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生理或病理问题。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个常见原因是营养跟不上。特别是到了膨果后期和转色期,葡萄对钾、钙、镁等元素需求量猛增。如果前期施肥不科学,偏施氮肥,或者后期追肥不及时,根系吸收能力又弱,果实就得不到足够营养支撑,自然容易发软。尤其是缺钙,会导致细胞壁变薄,果实硬度下降,一碰就软。

第二个原因是水分管理不当。转色期如果遇到连续阴雨,或者果园排水不畅,土壤长期积水,根系就会缺氧腐烂,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反过来,如果突然干旱,又猛灌大水,果肉细胞吸水过快,果皮跟不上膨胀速度,也会造成软果甚至裂果。

第三个原因是挂果量太大。有些果农舍不得疏果,一串留几十粒甚至上百粒,树体负担过重,养分被分散,每颗果子分到的“口粮”不够,自然长不硬实,后期容易软化脱落。

第四个原因是病害作祟。比如水罐子病(生理性病害)、白腐病、溃疡病、灰霉病等,都会直接导致果粒软化、腐烂、脱落。特别是水罐子病,果粒无光泽、发软、糖度低,很容易和正常成熟混淆,但吃起来寡淡无味。

第五个原因是根系或叶片出问题。根系是吸收养分的“嘴巴”,叶片是制造养分的“工厂”。如果前期伤根、涝根、病根,或者中后期叶片被霜霉病、褐斑病打光了,树体没有能量供给果实,软果就是必然结果。

葡萄软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搞清楚了原因,咱们再来说说怎么解决和预防。

科学施肥是根本
从幼果期开始就要注重钾肥和钙肥的补充,可以冲施高钾水溶肥,配合叶面喷施糖醇钙或螯合钙,每隔10到15天喷一次,连喷2到3次,能显著提高果粒硬度。转色期控氮增钾补钙,千万别再猛追尿素。

水分要均衡
雨季提前挖好排水沟,确保雨停田干。干旱时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果园可以铺设滴灌,保持土壤湿度稳定。

合理负载
开花后及时疏花疏果,强壮树每串留果60到80粒,中庸树留40到60粒,千万别贪多。果穗松散、果粒均匀,营养才能集中供应。

病害早防
转色前重点预防白腐病、溃疡病,可以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药剂轮换喷施。发现软果病粒及时剪除,带出园外销毁,减少传染源。

保护根系和叶片
生长期避免伤根,雨后及时松土透气。中后期重点防治霜霉病和褐斑病,保住功能叶片,就是保住果实的“营养源”。

葡萄软果不是绝症,关键在“早防、早控、早补”。从开花坐果开始就要有预防意识,水肥管理跟上,负载合理,病虫害控制住,到了成熟期自然果硬色靓糖度高,卖个好价钱。别等果子软了才着急,那时候往往已经晚了。记住,种葡萄是精细活,功夫下在平时,丰收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