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黄双线:从出行困境到美丽农村路的蜕变

在湖州市安吉县东南侧,蜿蜒着一条承载着时光与故事的农村公路——黄双线。这条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公路,曾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而建,如今已成为连接县城与乡村的重要纽带。一头牵着市井街区的繁华,一头系着田园乡野的烟火,黄双线如同一条跃动的纽带,将沿线的青山绿水、人文风貌一一串联,焕发出带动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振兴之路、美丽之路。

安吉黄双线:从出行困境到美丽农村路的蜕变

从“出行困境”到“畅行美景”

黄双线的故事始于凤凰水库。上世纪90年代末,凤凰水库修建后,原来的公路被淹没,沿线村民出行受阻。2000年,安吉县启动了黄双线建设,2005年全线建成,总投资3000多万元。此后,安吉县不断对黄双线进行改造升级,路面如今的黄双线如一幅水墨长卷,一侧是凤凰水库碧波荡漾,一侧是青山竹影婆娑。公路上弯道众多,驾驶体验感极佳,吸引了不少自驾游爱好者前来体验。这条安吉版的“秋名山道”,不仅圆了村民的“畅行梦”,更让大家享受到了“诗与远方”的美好。

黄双线美景

从“沉寂乡村”到“文旅热地”

黄双线的蜕变,让沿线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它串联起宋代独松关、公路文化展示馆、白茶茶园等景点,持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催生出民宿、茶旅融合等新业态。独松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公路和桥梁文化展示馆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公路文化,开馆至今接待超50万人次;8000亩白茶茶园年产值达3亿元,2023年吸引超5万名游客体验采茶,为茶农和相关企业增收1000万元。

黄双线沿线景点

此外,依托黄双线,竹编、竹雕手工艺品也得以“走出去”,沿线200余家民宿、农家乐让游客住得舒适、吃得地道。曾经无人问津的乡村,如今热闹非凡。

从解民忧的出行路,到聚活力的发展路,黄双线早已成为安吉大地上名副其实的生态线、振兴线、富民线。未来,这里将继续锚定“生态优先”方向,深化“公路+”多元融合,全力把黄双线打造成全国“美丽农村路”样板路,让生态之美、产业之兴、百姓之富的幸福图景在安吉持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