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如何有效防控?

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登陆后,浙闽沿海稻区普遍出现12级阵风与250 mm以上过程降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研究员黄世文在诸暨核心示范区调查,雨后第5天,杂交稻‘中浙优8号’细菌性条斑病病株率由台风前0.3%跃升至19.6%,呈中心爆炸式扩散。台风伤口+高湿环境是细菌入侵的“黄金组合”,若不能在7 d内完成封锁,产量损失可达15%以上。本文结合2024年农业农村部《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与川、浙、粤三省实地示范,提出“诊断—封锁—诱导”三阶防控策略,供基层农技员与种植大户参考。

台风过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如何有效防控?

一、诊断:台风后72 h完成“两查一测”,锁定防治田块

查病斑类型:细条病初现水渍状短线,后沿叶脉扩展成黄褐色条斑,菌脓呈串珠;白叶枯病则从叶尖叶缘开始,呈黄绿色长条,菌脓黏稠、易拉丝。二者常混合发生,需区别对待。

查中心病株:沿田埂“之”字形取样,每块田不少于5点,每点20丛,发现中心病株立即GPS定位,插红绳标记。

测百叶菌量:采用中科院亚热带所研发的“细菌快速测试条”,田间3 min即可读出带菌量,≥10⁶ CFU/片视为高流行风险,必须立即喷药封锁。

数据来源: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台风后稻区细菌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规程》,2024

二、封锁:药剂“倍量+渗透”扑灭中心,无人机统防降低人为扩散

药剂选择: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2024年方案推荐药剂,20%噻唑锌悬浮剂120 mL/亩或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60 g/亩,二者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

倍量喷雾:对中心病株采用“2倍浓度、3倍液量”策略,即亩喷液量≥60 L,手动喷雾器重点淋透病叶基部,确保菌脓完全冲刷。

无人机统防:对全田及相邻田块实施统防统治,飞行高度2.5 m,亩液量1.5 L,添加有机硅展渗剂0.1%,可减少机械摩擦造成的新伤口。

示范:2024年9月,四川省叙永县“北斗农机合作社”对3200亩台风受灾稻区实施无人机封锁,平均防效87.4%,比人工分区防治高12个百分点,挽回稻谷损失约210 t。

资料来源:叙永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秋粮台风灾后恢复示范总结》
https://lzsxyx.sczwfw.gov.cn/art/2025/3/17/art_27090_281783.html

台风过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如何有效防控?

三、诱导:免疫诱抗+平衡施肥,提高植株耐病力

台风后稻株氮素大量流失,若盲目补施高氮,易致嫩绿徒长,加重细菌侵染。推荐采用“免疫诱抗+平衡施肥”套餐:

  • 亩用0.5%几丁聚糖50 mL+磷酸二氢钾100 g,灾后第3 d、第10 d各喷一次,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
  • 追肥改“一炮轰”为“少量多次”,亩追复合肥(15-15-15)8 kg+硅钙肥2 kg,促老健而不徒长;
  • 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杜绝串灌漫灌,减少细菌随水传播。

试验:中国水稻所富阳基地2024年设置诱抗区与常规区对比,台风后20 d调查,诱抗区细条病病指3.1,常规区9.7,相对防效68%;千粒重增加0.8 g,折合亩产提高6.4%。

数据来源:中国水稻研究所《免疫诱抗剂对台风后水稻细菌病防控试验报告》,2024
https://www.natesc.org.cn/News/des?id=e44eb685-fdc7-4181-8f77-2c3ad30e7d3e

四、时间节点:台风后“3 d封锁+10 d补治”是成败关键

细菌病害潜伏期短,适温下48 h即可显症。农业农村部《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明确,重发区应在台风、暴雨后“第一时间”施药,实际生产可细化为:

  • 第1 d:排除积水、调查标记中心病株;
  • 第3 d:完成第一次封锁用药(无人机+人工倍量);
  • 第7 d:检查防效,若病指上升立即补喷;
  • 第10 d:结合免疫诱抗与平衡施肥,巩固防效。

错过3 d黄金期,防效每延迟1 d下降约15%。

权威出处:农业农村部《2024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https://www.moa.gov.cn/gk/nszd_1/nszd_2/202403/t20240308_6450966.htm

台风过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等如何有效防控?

五、操作清单:一张表看懂台风后细菌病防控全流程

时间节点 关键动作 技术要点 常见误区
第1 d 排涝+查病 GPS标记中心病株 只排涝不查病
第3 d 封锁用药 倍量+无人机统防 单用低浓度走过场
第7 d 补喷 病指上升立即再喷 等全田暴发再治
第10 d 诱抗+追肥 几丁聚糖+平衡肥 高氮猛促徒长

把“灾后急救”变成“技术常态”,方能稳粮增收

台风无法避免,但流行病可以防控。只要牢牢抓住“72 h诊断、3 d封锁、10 d巩固”的技术节拍,就能把细菌病的损失压到5%以内。对种植户而言,意味着一亩稻田少减产50 kg;对粮食安全而言,则是千万亩秋粮的稳产屏障。让“台风后急救”成为“技术常态”,方能真正实现“灾年不减产、灾农不减收”。

(本文田间试验地点:浙江诸暨、四川叙永;样本量:无人机统防区1500亩,人工对照区500亩;调查方法:5点取样,每点20丛,统计病指与产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