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似火,在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脚下,天目山农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中心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成堆的秸秆、树枝在这里开启了一场神奇的“变身之旅”——经过粉碎、发酵等一系列工序,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了滋养土壤的优质肥料,随后被直供到田间地头,为农作物生长注入勃勃生机。
近年来,杭州市供销社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深化改革,围绕绿色低碳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开了积极探索。作为其社属企业,杭州供销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大胆实践,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便是其中一项耀眼的成果。

曾经,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意堆放占用土地的情况,如同两块沉重的石头,长期压在当地农户的心头。而如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不仅为这一难题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成为了“点草成金”的助农法宝。
据了解,该中心巧妙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传统堆肥长达45天的周期大幅缩短至一周左右。这一改变,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心年产的有机肥不仅充分满足了本地需求,还通过“以废换肥”的创新模式,让农户得到了实惠,真正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我们目前重点回收农作物秸秆和园林修枝废弃物,业务覆盖临安的天目山镇、於潜镇、昌化镇等区域,年处理规模超过1万亩农田产生的废弃物。”中心运营方、浙江仟初供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玉祥自豪地介绍道。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为杭州各区县超过200家种植户送去了优质有机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后转化为高效有机肥,其好处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还能促进土壤生态修复,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正在大幅提升全链条生产效率。走进中心发酵车间,智慧屏上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依托智能调控设备,技术人员可以精准把握菌群活性,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中心今年启用的“测土配肥 + 精准配送”系统更是一大亮点。通过土壤检测数据库生成专属配方,再配合智能调度平台,即使是偏远山区的农户也能在48小时内收到定制肥料。这一系统的应用,使废弃物处理效率提升了30%,服务响应提速了50%。此外,在数字化调度平台的助力下,有机肥生产、检测、配送全链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配送效率提升了40%。
不仅如此,县、乡、村共享仓储资源,降低了约30%的物流成本;依托乡镇服务网点实时采集农户需求,确保快速响应;通过农资团购与田间课堂相结合,构建起“技术指导 + 物资供应”的服务闭环。在三级协同的推动下,一个高效的农业服务网络正在加速形成。
据悉,杭州市供销社正规划扩建工程,以进一步提升产能。随着更多智能化设备的引入,这条将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的绿色产业链,必将为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和杭州“无废”实践注入更强大的动力,绘就一幅更加绚丽的绿色农业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