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昆明:见手青“跨界”出圈,开启山珍新玩法

暑期的昆明街头,热闹非凡,一款淡青色的“见手青米布冰淇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大家纷纷排队打卡,想要一尝这独特的美味。“奶味中透着菌子的清香,而且这盖碗茶造型,拍照简直绝美!”来自四川的游客王乐研一边品尝,一边笑着调侃,“我亲测无毒,没见到传说中那奇奇怪怪的‘小人人’。”

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约900种野生食用菌在这里繁衍生息,占中国食用菌种类的91%。这些可食用的野生菌,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珍宝,不仅有着独特的美味,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还极为苛刻,因而贵为山珍。作家汪曾祺笔下“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的盛景,每年都会在云南如期上演,吸引着八方来客争相前来品尝这大自然的馈赠。

食客们对野生菌的钟爱,不仅催生出了菌向导、洗菌工、卖菌主播等新兴职业,更推动云南野生菌产业突破了传统餐饮的局限,开辟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近期,一系列以见手青为核心元素的创新食品,正逐渐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

见手青,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学家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中,它是牛肝菌的一种。之所以得名见手青,是因为当菌体被切开后,会瞬间氧化为靛青色,十分神奇。不过,见手青虽美味,却也有毒,如果生食或者未煮熟食用,很容易中毒,产生幻觉,看到传说中那奇奇怪怪的“小人人”,也正因如此,它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好奇。

“食品安全是产品研发的绝对底线。”云南裕隆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兴权郑重介绍道。公司推出的见手青米布冰淇淋,在原料选择上十分谨慎,使用的是人工培育的无毒见手青。而那标志性的靛青色,则是采用天然海藻粉调制而成,既安全又美观,让消费者可以放心品尝。

科技的进步,为见手青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24年11月,“中菌黄见手青1号”成为中国首个通过省级鉴定的牛肝菌栽培新品种,它的风味接近野生见手青且无毒,现已在云南省昭通市等地实现规模化培育。这一科技的突破,如同为见手青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为其从时令山珍走向全年供应提供了关键的支撑。

在今年彝族火把节期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更是别出心裁,推出了“魔力菌菇号”见手青可乐。短短5天时间,线下销售就超过了7000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这款产品通过专利萃取技术,巧妙地将见手青、黑松露等特色菌类的灵魂风味与碳酸饮料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味觉体验。更有趣的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饮料瓶身,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安全地“看见”传说中的“小人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

“见手青衍生食品的流行,是消费者需求、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社交媒体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所长孙达锋表示,这一现象在拓展野生菌应用场景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野生菌资源的保护,充分展现了传统食材在现代市场中的新可能。相信在未来,云南的野生菌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创造出更多的美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