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里的杏树,春末开花时密密麻麻缀满枝头,可到了收获季,有的果农看着满树果实满心欢喜,有的却对着稀疏的果串直摇头。这差别,往往就藏在那把修枝剪的使用上。老果农张大叔在陕西大荔种了20年杏树,每到3月剪枝季,总有邻居来请教:“同样的品种,你家树势旺、果又大,到底有啥秘诀?”他总会笑着说:“哪有啥秘诀,不过是摸透了杏树的‘脾气’,知道啥时候该‘动刀’,啥时候该‘放手’。”其实,杏树剪枝从来不是凭感觉,而是有严格的时间和方法讲究,掌握对了,坐果率能提高30%,果实甜度也能增加1 - 2度。
每年5月底到6月初,是给杏树“定骨架”的黄金时间。这时候新梢刚长到10 - 15厘米,树体的营养分配还没固定,剪起来最“精准”。经验丰富的果农会先给树干“定高度”,一般成龄树留1.5 - 2米,幼树留1 - 1.2米,剪口要平滑,涂些愈合剂防止病菌感染。接着是“选新梢”,在树干顶部选7 - 12根角度朝外、芽点饱满的枝条,这些枝条将来会成为主侧枝,其他多余的芽点和过密的嫩梢全部疏掉。这一步就像给果树“选班干部”,留下的都是“能干事”的好苗子。等新梢长到40厘米左右,再挑3根长势最壮的,让它们朝不同方向延伸,培养成“开心形”的树冠——这样顶部空、四周透,阳光能照到每个枝条,果子才能长得又大又甜。
![]()

除了“定骨架”,新梢的管理也很关键。5月上中旬果实膨大期,果农们最常做的就是给新梢“摘心”。“你看这新梢,如果让它一直长,营养都被枝条抢走了,果子就长不大。”张大叔边说边拿起剪刀,在新梢半木质化的地方剪一下,“摘心后能促进旁边的芽点萌发二次梢,这些二次梢当年就能成花,明年就结果。”背上直立的枝条,是最“霸道”的,不仅抢营养,还会把树冠内部的阳光挡住,必须及时“扭梢”或疏除。有一年,邻居老李舍不得剪背上枝,结果树膛里全是密不透风的枝条,果子结得又小又少,产量比张大叔家低了近一半。

11月上旬,杏树落叶前,还得给树“喂点料”——喷一次尿素溶液。“这不是给树施肥,是‘催它睡觉’。”张大叔解释,尿素能加速叶片中的叶绿素分解,让树叶早点脱落,这样树体就能把养分集中到根系和枝干里,来年开春萌芽更健壮。有果农试过不喷尿素,结果树叶迟迟不落,第二年新梢长得细弱,开花时还掉了不少花,损失可不小。
不同树龄的杏树,剪枝的“策略”也不一样。幼树期(1 - 3年生)要“重整形、轻结果”,冬天修剪时,主枝、侧枝只剪去全长的2/3,让枝条自然生长,多留健壮的发育枝,等长到一定程度再拉成合适的角度,培养结果枝组。“我家的幼树,第一年剪完像个‘独杆’,第二年就冒了一堆枝,选角度好的留3个做主枝,其他的疏掉,这样第三年就能少量结果了。”果农王大姐说。盛果期(4 - 15年生)则要“稳产量、调结构”,每年重点回缩老弱枝,更新结果枝组,留下的枝条要“老中青”搭配——30%老枝结果,50%壮枝养树,20%新枝结果,这样才能保证年年有果吃。遇到衰老期(15年以上)的树,就得“大刀阔斧”地更新了,把主枝、侧枝在10 - 15年生的位置截断,刺激隐芽萌发新枝,重新培养骨架。“去年老张家有棵20年的老树,我带着他把主枝截了,夏天抹芽、摘心,冬天再修,今年已经挂果不少了,产量恢复了70%。”
![]()
剪枝时还有个“铁律”不能忘——病枯枝必须剪。这些枝条不仅吸收养分,还会让病虫害蔓延。看到病枝,要从基部彻底剪掉,伤口涂愈合剂;枯枝则要短截到健康部分,千万别心软。有果农舍不得剪病枝,结果整棵树都感染了流胶病,花了几千块钱买药也没救活。
其实,修剪杏树就像给人理发,剪对了清爽精神,剪错了影响形象。掌握好5月底6月初的“定干定稍”和11月的“尿素催落”,再根据树龄灵活调整方法,就能让杏树年年丰产。现在正是给杏树“剪头发”的好时候,你家的杏树做好准备了吗?记得别只顾着看今年的花多不多,把剪枝这门手艺练熟了,秋天摘果时才能笑得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