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蔬菜,其茎、叶富含莴苣素,营养价值高。它适应性强,在春秋两季及越冬皆可栽培,尤以春季栽培最为常见,夏季收获。那么,如何科学种植莴苣?何时播种最合适?本文将为您介绍详细的种植指南。

一、种植时间
春莴笋:12 月至 3 月可在大棚内育苗,2 月中旬至 3 月下旬则可选择露地育苗。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适宜莴笋生长,通过大棚育苗可提前培育壮苗,为后续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夏莴笋:4 月至 5 月上中旬进行露地栽培,5 月下旬至 7 月需利用遮阳网覆盖,可采取直播或高密度栽植方式。夏莴笋面临高温环境,遮阳网覆盖能有效降低温度,减少烈日对幼苗的灼伤,为莴笋生长营造相对舒适的条件。
秋莴笋:7 月至 9 月借助遮阳网覆盖进行播种,之后实施育苗移栽。秋季种植莴笋时,遮阳网同样关键,它能适当遮挡阳光,防止种子被高温烤伤,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为后续苗期生长创造有利环境。
越冬莴笋:10 月至 11 月开展露地育苗。冬季气温较低,育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保湿,确保幼苗安全越冬,为来年春季生长做好准备。

二、种植方法
(一)品种选择
越冬莴笋与春莴笋:要挑选耐寒、适应性强且抽薹迟的品种,如耐寒白叶尖、耐寒二白皮、苦荬叶等。这些品种在低温环境下能稳定生长,不易因早春低温而提前抽薹,确保春季收获时品质优良、产量可观。
夏、秋莴笋:则需选用耐热的早熟品种,例如耐热白叶尖、苦荬叶、耐热大大花叶、特耐热二白皮、油麦菜等。这些品种能耐受夏季高温,生长周期短,在秋季也能快速成熟,满足市场需求。
(二)整土
挑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至关重要。播种前 5 至 7 天,每亩施入 4000 至 5000 千克腐熟有机肥或 500 千克复合肥作基肥。基肥施入后深翻土地,整细整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静待播种。良好的土壤条件能为莴笋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同时防止积水导致根部病害。
(三)育苗
若在 5 至 9 月播种,由于高温炎热,种子发芽较为困难,播种前需进行低温催芽处理。具体操作是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 6 至 7 小时后,用湿布包好置于 20 至 25℃的环境中催芽,待 80% 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通过低温催芽,能有效激活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使幼苗整齐健壮。
(四)播种
播种采用播湿籽盖薄膜的方式,出苗后及时撤去薄膜。播种后要浇上一层 3 至 4 成浓度的腐熟猪粪渣,并覆盖一层薄稻草,或覆盖黑色遮阳网。也可以直接播发芽籽或湿籽。出苗前在苗床土上双层浮面覆盖,出苗后改盖银灰色遮阳网。早晚浇适量水肥,保持床土湿润,同时留意及时除草、间苗。合理的播种和覆盖措施,能为幼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干扰,促进苗齐苗壮。

(五)定植
定植时,要挑选排水条件良好的壤土,每亩施入 4000 至 5000 千克腐熟有机肥。深翻土壤并整平,做好 1.20 至 1.50 米宽的高畦。起苗前,先对苗床浇水,使土壤保持一定湿度。当苗龄达到 25 至 30 天,长出 5 至 6 片叶时进行定植,株行距控制在 20 厘米 ×27 厘米,定植深度以刚好埋到第一片叶柄基部为佳,栽好后立即浇压蔸水。合适的定植时间、株距和深度,有助于幼苗扎根生长,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引发病虫害和生长不良。
(六)田间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水是关键,待移栽成活后,兑水浇施氢铵每亩 8 至 10 公斤加普钙 10 公斤。此后要控制水分和施肥,加强中耕管理,促使植株健壮生长。进入莲座期至叶片封垄阶段,需加大浇水追肥力度,每亩施尿素 10 至 15 公斤,硫酸钾 5 公斤,满足莴笋生长旺盛期的养分需求。茎部开始肥大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每亩穴施三元复合肥 50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尿素 15 公斤,为茎的充分发育提供充足动力。科学的田间管理能精准调控水分、养分供给,促进莴笋健康生长,提升产量和品质。
(七)采收
莴笋在茎充分肥大之前可随时采收嫩株上市售卖。不过,更要牢记其生长特点,收获期也是抽苔最迅速的阶段,若未能及时采收,植株抽苔后会导致茎部品质变硬、甚至中空,严重降低莴笋的产量与品质,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务必做到及时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便是最佳收获期。为确保食用安全,采收前 10 天需停止使用农药。
掌握莴笋的种植时间和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安排种植时间、精心挑选品种、精细整土、科学育苗播种、规范定植、严格田间管理和及时采收等环节,可有效提升莴笋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