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北省农业农村系统围绕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宝岐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北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通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开展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2024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9690.2万亩,亩产403.4公斤,总产量781.8亿斤。与2020年相比,面积增加107万亩,亩产提高7.3公斤,总产增加22.6亿斤,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在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方面,河北省同步推进耕地保护与科技支撑。在耕地建设上,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52万亩,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旱碱麦种植面积扩大至184.98万亩。在科技支撑上,培育优良新品种350多个,研制新装备新机具500多台套,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模式5000余项。目前,全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主推技术覆盖率分别稳定在98%和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同时,“菜篮子”产品生产持续发展,蔬菜、肉类、蛋类、奶类、水果、水产品等供应充足。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河北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监测标准从2021年的6600元逐步提高至2025年的9000元。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共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4.82万户34.91万人,其中10.89万户25.52万人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河北省持续深化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每个脱贫县培育发展1至2个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落实税费优惠、社保补贴、一次性交通补助等就业支持政策。2024年,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95.13万人。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2712元增长至17836元,其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和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河北省在国家考核评估中已连续7年获得“好”的等次,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实施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行动,聚焦农业主导产业,以“五大千亿级”工程为重点,推进产业集群、园区和项目建设。全省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74个,蔬菜、中药材、奶业、精品肉类、中央厨房等产业的全产业链产值均超过千亿元。
河北省积极推进“净菜进京”工作,着力建设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与北京市共同建设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11.5万亩。2024年,河北省蔬菜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42.5%。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3133家增加到3845家。
通过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河北省培育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总数达到62个。202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较2020年增加555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26下降至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