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椒(Capsicum annuum var. fasciculatum),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因果实朝上簇生、个头小、辣度高而得名“朝天椒”。株高40-80 cm,果长4-6 cm,干物质≥20%,辣椒素含量3-6 万SHU,是云贵川湘赣餐桌上的“辣味灵魂”。喜温怕寒,最适昼温25-30 ℃、夜温15-18 ℃;耐旱怕涝,土壤pH 6.0-7.0、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佳。全国常年种植面积超450万亩,其中云南、江西、湖南、贵州、广西为主产区,亩产干椒150-250 kg,高产田可达300 kg,亩产值4000-8000元,是山区农户“短平快”的增收利器。

一、先算“天时”:小米椒到底几月下地?
温度红线:土温≥12 ℃、气温≥15 ℃,且晚霜已结束。
南北分界:以秦岭-淮河为界,分“春播区”“春播+秋播区”“四季播区”三大板块。
播种日期:
- 华南(两广、海南、滇南):“年前育苗年后栽,九月还能再播一茬”;
- 长江中游(湘赣鄂):“二月棚里点籽,三月抢晴移栽,七月底再育秋苗”;
- 黄淮海(鲁豫冀):“清明前后地膜盖,谷雨后断霜再搬出”;
- 北方棚区(鲁西北、辽南):“三月温室育,四月棚里栽,国庆还能再收一茬”。
二、再选“地利”:不同地区全年播期表

三、精抓“人和”:从催芽到采收的实战细节
种子处理
55 ℃热水浴15 min→常温再泡6 h→湿布30 ℃催芽2 d,露白80%即可播,防病毒又齐苗。
苗床“三防”
防猝倒:基质配“草炭+蛭石+珍珠岩3∶1∶1”,每方加50%多菌灵100 g;
防徒长:出苗后昼温≤28 ℃、夜温≤18 ℃,齐苗即喷一次0.2%磷酸二氢钾;
防虫:拱棚封口前挂黄板+蓝板,每亩各30块,提前封杀蚜虫、粉虱。
整地起垄
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 kg+平衡复合肥(15-15-15)50 kg,耕深25 cm以上;
连作地每亩再加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2 kg,减少青枯病;
按1.2 m宽起垄,垄高20 cm,双行定植,行距50 cm,株距35 cm,亩栽3200-3500株,既通风又高产。
定植“三水”
定根水:栽后立即浇,加0.3%海藻酸促根;
缓苗水:栽后5-7 d,小水轻浇,垄面润透即可;
壮棵水:门椒坐住后(约15 d),随水亩冲高氮水溶肥5 kg,提棵不徒长。
结果期“两肥两喷”
一肥:门椒采收后,亩追高钾复合肥15 kg+硫酸钾5 kg,沟施覆土;
二肥:对椒红熟期,再冲高钾水溶肥8 kg,防止“缺钾落叶”。
一喷:每次采收前3 d,喷0.2%磷酸二氢钾+糖醇钙1000倍,防日灼、增硬度;
二喷:高温干旱期,傍晚喷5%海藻酸+0.5%尿素,防早衰、促转红。
病虫害“三药两板一灯”
疫病:72%霜脲·锰锌600倍或50%烯酰吗啉1500倍,雨前预防;
病毒病:宁南霉素+含锌叶面肥,发现蚜虫即喷;
烟青虫、棉铃虫:苏云金杆菌8000 IU/μL 500倍或5%甲维盐3000倍,傍晚喷雾;
物理:黄板+蓝板+杀虫灯,减少基数,延长药效。
采收与晾晒
朝天椒分3-5批采收,果柄由青转亮红、硬度最佳时剪果;
避开露水、中午,一次采摘不超过植株1/3叶片,防“采秃”。
如制干椒,当天采当天摊,厚≤5 cm,日晒3 d后翻一次,6 d可收堆回潮,再晒1 d,含水率≤14%,手捏“沙沙”响即可装袋,避免“白霜”霉变。

四、区域特别提醒
云南干热河谷:2月可露地直播,但需防“干热风”,垄面盖稻草保墒。
湘赣丘陵:春季多雨,垄沟一定深挖,雨停沟干;秋季遇“秋老虎”,中午盖遮阳网降温2-3 ℃,防落花落果。
两广沿海:台风季正值秋椒结果,提前插60 cm竹竿“人”字架,绑主茎2道,减少倒伏。
北方温室:冬季昼夜温差大,夜间最低温低于12 ℃时,加二层膜或锅炉加温,否则易“紫斑果”,商品性全无。
五、小米椒全年管理月历
12-1月:华南冷尾暖头整地,施基肥;北方温室育苗。
2月:华南、长江育苗;北方温室加温。
3月:华南定植;长江出苗后喷磷钾促根;北方继续苗期管理。
4月:长江、黄淮定植覆膜;华南整枝打杈。
5月:门椒开花,防蚜虫;黄淮揭侧膜通风。
6月:采收头茬,追高钾;准备秋播苗床。
7月:长江、黄淮秋播育苗;华南防台绑蔓。
8月:秋苗定植,遮阳降温;春茬剪枝促再生。
9月:秋椒门椒坐果,追钾肥;北方温室开始育苗。
10月:秋椒分批采收,防早霜;北方扣棚保温。
11月:华南、西南收完,整地冬闲;北方温室管理。
12月:北方温室继续采收,准备来年春苗。
小米椒虽小,管理不糙。把准“温度红线”,用好“区域播期表”,配上“三防三肥三药”细节,亩产干椒250 kg并不难。愿每一位椒农都能把红彤彤的小辣椒,变成口袋里沉甸甸的“红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