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的树荫下,村民周明奎摇着蒲扇和邻居们唠家常,说起这些年的变化,他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光是随礼,一年就得掏两万多,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好了,人情负担轻了,钱包鼓了,邻里之间也不用互相攀比,关系比以前纯粹多了!”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满是文明新风的村子,前些年还被 “周岁酒”“升学宴”“新车宴” 这些五花八门的 “无事酒” 缠得头疼。如今走在四邑村,干净的村道延伸到家家户户,庭院里绿树成荫,文体广场上满是欢声笑语,处处都透着让人舒心的新气象。这些年,四邑村靠着党建引领,让村民主动参与到村里的治理中,大家伙儿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还能给村里的工作提意见。靠着这股劲儿,村子先后拿下了 “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的称号,成了基层治理的好榜样。

四邑村在嘉鱼县西北部,下辖 6 个村民小组,1108 户人家,4207 口人,还有 1.4 万亩耕地。村里人口多、住得散,以前想把治理工作做到位,可不是件容易事。“我们琢磨出了‘村级党组织 — 村湾党支部 — 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让党组织的手能伸到村里的每个角落。” 村党委书记说,村里还经常组织 “村湾夜话”,大家伙儿聚在一起商量事儿,推选村湾党支部和村湾理事会来牵头管村湾的事。
现在,四邑村用 “六步工作法” 搞出了 “户长制”,选出 46 名中心户长,实行 “十户一联”,保证每家每户都有人联系、有人帮衬。这些户长就像村里的 “服务员”,既是政策宣传员,也是矛盾调解员,还能帮村民代办事儿,更能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村民有事不用瞎跑,直接找户长,户长解决不了的,再往上反映,治理效率比以前高多了。
“我们就像村里的‘大家长’,得把每户的情况都摸清楚。” 四邑村 4 组的户长许波说,“每周我都会去对口联系的十户人家转一转,谁家有小麻烦,邻里之间搭把手就解决了;真遇到难事儿,再找村党支部、镇里帮忙。” 村里的 “两委” 干部和中心户长每天碰个头,每周开次会,每月总结一次,盯着民生问题逐个解决。村民王大爷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办个事得跑好几里路,现在跟户长说一声,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儿办了。我这个月的养老金,就是户长帮忙领回来的。”

说起过去的 “无事酒”,村民们都直摇头。最严重的时候,有人一年要赶 50 多场宴席,随礼的钱能占到家庭年收入的三成。村民周大姐回忆:“那时候天天琢磨着凑份子钱,今天你办酒,明天我办酒,邻里关系都变了味。” 改变是从一场场 “村湾夜话” 开始的,村民们都说人情负担太重,希望村里能管一管。
以前村里普通家庭一年随礼要花 2 万元,压力太大了。村 “两委” 立马行动,把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当成重点工作。开了 20 多场 “村湾夜话”,收集了 130 多条建议,最后定出了 “312510” 约定:只有婚丧嫁娶、生育这 3 件大事能办酒,每次就办 1 次宴请,随礼不能超过 200 元,每桌标准控制在 500 元,最多摆 10 桌。
约定好不好,关键看执行。村里选了 9 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村民当红白理事会成员,专门监督办宴的事儿。党员干部和中心户长带头签承诺书,先从自己做起。二组的中心户长田亮,两个孩子都没办周岁宴,他说:“我是党员,就得带头破旧俗、树新风。” 现在,村里大操大办的少了,攀比浪费的少了,村民的钱包鼓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就说婚礼,以前办下来要 5 万到 8 万元,现在只要 2 万到 3 万元,能省六成的钱。

村里还搞了 “家风家训亮家门” 活动,念好 “学、写、评、送、亮” 五字诀,让妇女们带着家人找符合自家情况的家规家训,把好家风传下去。
每天中午,四邑村的幸福食堂都飘着香味,老人们三五成群来吃饭。75 岁的李奶奶说:“两个孩子在外地打工,以前我一个人吃饭总凑合,现在天天能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心里暖和。” 这幸福食堂,就是靠 “村湾夜话” 收集的意见建起来的。村里凑了四笔钱:镇上补一点、部门帮一点、集体给一点、村民筹一点,只用 2 个月就建成了。
村里还搞了积分制,把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都算成积分,村民能拿积分换餐券、游泳券。每月评 “最清洁家庭”“最美庭院”,让村民既得实惠,又有面子。现在的四邑村,医养服务驿站、运动健身中心都有了,每年还办村 BA 篮球赛、乡村村晚、羽毛球赛。村民们自发组了 10 支志愿服务队,帮着搞环境整治、照顾老人。
产业发展也没落下。村里培育了 26 个经济组织,用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的模式种蔬菜,还培养了 31 名蔬菜经纪人。2024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 117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 2.7 万元。
傍晚,文化广场上喝彩声不断,村民们自编自演的采莲船,唱的正是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晒谷场上,乡亲们聊的不再是谁家要办酒,而是谁家种了新品种蔬菜,谁家孩子考上了好大学。从被 “人情债” 拖累,到满村都是 “文明风”,四邑村用实际行动证明,基层治理创新能让村子变美、村民变富、日子变甜。如今的四邑村,不仅环境美,风尚更美,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每个人都透着积极向上的 “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