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草莓种好,说难不难,除了水肥管理,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温度。草莓对温度非常敏感,就像有个“热了不行、冷了不长”的脾气。科学地控制温度,是保证草莓健康生长、果实又大又甜的核心。
那么,草莓在不同阶段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温度?冬天又该怎么给它保暖?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一、草莓各个生长阶段,温度这样控制
从发芽到结果,草莓在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精准调控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
发芽期:别急着加温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根系活过来、新叶长出来。最适合的温度在10℃到15℃之间。温度太低(低于5℃),芽就发不出来;太高了(超过20℃),苗容易徒长,变得细弱,影响后期结果。
开花坐果期:昼夜温差很重要
这是决定结果多少的关键时期。白天最好保持在20℃到25℃,晚上则要凉快一些,在8℃到12℃。如果白天超过30℃,或者晚上低于5℃,花粉活性会降低,容易导致落花落果。

果实膨大期:温度适中果更甜
这个阶段温度控制在18℃到22℃最理想。温度太高(超过25℃),果子熟得快,但个头小、味道酸;温度太低(低于10℃),果实长得慢,还容易出畸形果。
休眠期:让它好好“睡一觉”
冬天低温时,草莓需要休眠来积累养分。0℃到5℃的环境最适合它休眠,既能满足需要,又不会冻伤根系,为来年春天复苏打好基础。
二、冬季低温,如何有效为草莓保暖?
冬天温度低,对草莓生长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草莓安全过冬。
利用设施保温:搭个“暖房”
使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种植时,建议选用厚度在0.12毫米以上的无滴防雾棚膜,透光好、保温强。可以在棚内再加一层内膜,形成双层保温,这样夜间温度能提高3℃到5℃。大棚四周也可以用稻壳、岩棉等材料堆叠50厘米厚,减少热量散失。

覆盖物保温:给它“盖被子”
如果是露天或简易棚种植,可以采用地面和植株双重覆盖。地面铺上5到8厘米厚的秸秆、稻壳或地布,能减少土壤热量流失。晚上在植株上方直接盖上无纺布或保温被,白天揭开,这样既能防冻,也不影响晒太阳。
主动增温:适当“开暖气”
当棚内温度低于5℃时,就需要人工加温了。小棚可以用燃油热风机或电暖器间歇性加热,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大型温室建议安装热水循环供暖系统,温度更稳定。此外,在棚内悬挂反光膜,也能通过增强光照,间接提高温度2℃到3℃。
栽培管理辅助:提高草莓自身“抗寒力”
通过日常管理也能帮助草莓抵御寒冷。冬天要减少氮肥,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在寒潮来临前一两天,可以喷施一些丙二醇溶液或植物抗冻剂,在叶片表面形成保护膜。同时,要及时清除棚顶的积雪和结冰,防止压垮大棚,也避免融雪时吸收热量导致棚内温度骤降。
种草莓,温度管理要“看阶段办事”,冬天保温则需要“多管齐下”。从设施结构、覆盖保温,到必要时人工增温,再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一套组合拳下来,就能让草莓在冬天也能保持良好长势,最终实现高产和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