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女拳师变身记:从擂台冠军到乡村振兴“领头雁”

晚饭过后,当大多数村庄响起广场舞音乐时,福建福安市金斗洋村传来的却是阵阵铿锵有力的练武呼喝。在村头的空地上,一位短发干练的女子正带领村民练习畲族拳,她的动作行云流水,拳风虎虎生威。

这位领拳人,正是村党支部书记钟团玉。谁也想不到,这个在夜色中认真教拳的女子,不仅曾是全国武术赛事的获奖选手,更带领着这个“畲族武术之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

“在练拳声中长大”的武术传承人

“我是在练拳的声音里长大的。”钟团玉回忆道。金斗洋村素有“畲族武术之乡”的美誉,畲族拳在这里已传承数百年。

在她儿时的记忆里,虽然那时电灯还未普及,但家家户户忙完农活后,都会借着祠堂的灯光或点起煤油灯练拳。“此起彼伏的呼喝声,常常持续到深夜。”

10岁那年,钟团玉正式开始跟着村里老拳师扎马步、学拳法。天赋异禀的她进步神速,1995年,17岁的她作为村里第一个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女孩,凭借一套刚柔并济的畲族拳一举夺得铜牌。

“走得越远,越觉得畲族武术珍贵。”高中毕业后,钟团玉选择回到家乡,一边担任村团支部书记,一边精进武艺。2017年,她成为省级非遗畲族武术代表性传承人。

从擂台到田野:武术之乡的转型之路

然而,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夜晚的村庄渐渐安静下来,练武之声越来越稀少。

“我突然意识到,武术传承和村子发展是分不开的。只有村子兴旺了,才能留住人,守住武术的根和魂。”钟团玉感慨道。

2021年,钟团玉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女拳师变成了全村的“当家人”。凭借多年外出比赛积累的见识,她敏锐地发现:“尚武,是金斗洋的底色,为什么不能成为村子发展的特色呢?”

在她的带领下,金斗洋村开始探索“武术+文旅”的发展模式:

将老屋旧舍改造成畲族风情民宿和农家乐;

推出“周末农家乐+畲家三宝+武术表演”的文旅套餐;

开发畲族拳体验、研学项目;

联合周边村庄形成畲乡特色产业集群。

乡村振兴的“武术秘籍”

短短几年间,金斗洋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平均每年开展武术表演40余场;

吸引游客约2万人次;

村财收入从2021年的20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50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乡创业,做起了“民宿主理人”“武术演员”。曾经消失的练武声,再次在夜空中响起。

每逢寒暑假,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让村子格外热闹。今年,钟团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村民钟刘华自豪地说:“钟书记是村里的领拳人,更是全村都服气的领头人。村子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

从擂台上的武术冠军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钟团玉用一套独特的“乡村振兴拳法”,让这个古老的畲族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也看到了一个乡村女干部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带领乡亲们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