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金秋,走在瑞丽市弄岛镇贺弄村的路上,空气里总飘着股甜甜的柚子香。家家户户院子里的柚子树长得正旺,金黄的果子沉甸甸挂在枝头,看着就让人心里熨帖——这可不是单纯的季节馈赠,是村支书依卫带着大伙儿,用十年功夫种出来的“摇钱树”。如今这小小的柚子,成了村里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跟着甜了起来。
我记得依卫书记后来跟我聊起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也是凭着一股“试试看”的心思,在自家院子里栽了十几棵柚子苗。那时候哪懂什么技术啊,病虫害来了只能干着急,施肥修剪全凭感觉,果子结得又小又酸,卖不上价。“那段时间愁得我夜里都睡不好,对着柚子树发呆,心想这‘尝试’咋就成了‘折腾’?”依卫说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就当是救星来了,瑞丽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推广队找上了门。”

那队技术员可没架子,拉着依卫蹲在柚子树下,手把手教他怎么看叶子判断病虫害,怎么根据树势调整施肥量,连修剪的角度都一点点比划。“他们跟我说,‘柚子树就像人,得知道啥时候该喂饭,啥时候该减负’。”依卫笑着说,“就这么着,我的柚子树像是被‘唤醒’了,第二年就挂了满枝好果子,吃起来甜滋滋的,跟以前的完全不一样。”
你还别说,依卫的柚子一熟就被抢光了。他干脆把家里的地都种上了柚子,后来又带着村里几户人家一起干。现在他的柚子园有20亩,今年的收成估摸着能有十一二万。“果子还没摘,老顾客就天天打电话问,说‘依卫啊,今年的水晶蜜柚可得给我留着’。”他嘴上说着“自豪”,眼里却闪着光,那是踏实日子带来的底气。

其实弄岛镇种柚子的年头可不短,快三十年了。这里的气候好,土地也养人,柚子水分足、口感糯,在周边县市名气不小。这些年,云南省农科院的专家常来村里,手把手教大家科学种植,从选种到管护,全是实打实的技术支持。现在村里不只有常见的水晶蜜柚,还有红心柚、琯溪蜜柚好几个品种,个个都是精品。
产业起来了,村民的腰包自然鼓了。最新的数据说,瑞丽全市柚子种植面积有1.33万亩,一年能产1.98万吨,总产值1亿多。2017年“瑞丽蜜柚”注册成了地理标志商标,这下子,这甜滋滋的果子更有“身份证”了。

镇里也没闲着,专门成立了“水晶柚产业专班”,派人跟着农科专家学技术,再手把手教给村民。“我们现在不光卖果子,还搞分级,大的小的装礼盒,甚至论个卖,就是想让每一颗柚子都能卖出好价钱。”弄岛镇副镇长方丽说这话的时候,手里正翻着一份收购价目表,上面的数字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就像村里有人说的,“以前做梦也没想到,这院子里的几棵树,能让日子过得这么甜”。从最初的“试试看”,到如今家家户户都种柚子,贺弄村的故事,不就是乡村振兴里最生动的一个注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