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问我,人参到底需要在地里生长多久才能采收。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一、人参采收需要多长时间?记住这个关键年限
民间流传的“千年人参”说法,我们当然无法等待那么长的时间,但人参的生长也确实不是两三年就能完成的。根据农业科研人员的介绍,通常需要连续种植5到6年才可以进行采收。
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生长过程:播种后的第一年,幼苗只长出一片小叶,根系非常细小。第二年,通常会增加一片叶子,但根部仍然没有明显增粗。直到第三年,根系才开始积累养分,但此时采挖,其有效成分含量还很低。进入第五年后,主根才会明显增粗、加重,内部积累的有效成分达到较高水平,这时采挖才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从播种到收获,这九个环节需要注意
❶ 选地
人参喜欢冷凉的气候,怕强光直射,也不耐水淹。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坡地,最好是有树林遮蔽的环境,土壤要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选好地后,要进行深翻,清除石块和杂草根,暴晒土壤以减少病菌,然后做成宽度适宜、高度约20厘米的种植畦,方便排水。
❷ 种子处理与播种
春季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秋季播种更为常见。种子不能直接播下,需要先用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浸泡一天,捞出晾干后,可以使用赤霉素溶液进行拌种处理(农资店有售,按说明使用),这个步骤能有效促进种子发芽。播种时,开深度约3厘米的沟,撒入种子后覆盖2厘米厚的细土,轻轻压实。
❸ 搭建遮荫设施
第二年春季出苗后,必须及时搭建遮荫棚。可以使用竹竿或木杆搭建高度约1.5米的棚架,上面覆盖遮阳网,将透光率控制在20%左右。如果夏季气温过高,可以考虑在种植地周边种植高杆作物来辅助遮荫。
❹ 水分管理
人参的根系分布较浅,浇水需要特别注意。平时用手触摸土壤表面下2厘米处,感觉微湿即可。天气干旱时,应在早晚浇灌温水,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浇水。雨季必须确保排水通畅,田间不能有积水。
❺ 科学施肥
建议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如鸡粪、猪粪等。每年施肥两次,分别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和秋季植株枯萎前进行。施肥时,在距离参根10厘米处开浅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并适量浇水。注意避免使用未经腐熟的肥料或一次性施肥过多。
❻ 除草与松土
发现杂草要及时清除,建议手工拔除,避免使用锄头等工具深锄,以免损伤浅层根系。除草的同时可以疏松表层土壤,深度不宜超过3厘米,以保持土壤透气。

❼ 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表现为根部腐烂、叶片发黄)和黑斑病(叶片出现黑斑)。发现病株要及时挖除,并在病株周围撒施生石灰消毒。对于叶部病害,可喷洒多菌灵等药剂(按说明稀释),注意喷洒叶片背面。虫害如蚜虫、红蜘蛛等,可用低毒农药或烟草浸出液进行喷洒防治,重点喷洒叶片正反面,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❽ 判断采收时机与采挖
生长到第五或第六年的秋季,当植株的地上部分开始变黄、枯萎时,即可进行采挖。采挖时使用小铲等工具,从植株周围小心挖掘,避免弄断根系,保持参根的完整。
❾ 产地加工
采挖后,轻轻抖掉泥土,切勿用水冲洗。先放在通风处晾晒半天,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可选择阴干法:在无直射光且通风处铺开,经常翻动,约10-15天即可干燥。如遇阴雨天气,可采用烘干法,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之间,直至完全干透。
三、最后几点提醒
种植人参确实需要投入时间和耐心。请记住5到6年的生长周期,期间做好选地、水分管理、科学施肥、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就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有朋友问:“如果只是想尝试种植,能不能提前采挖?”需要注意的是,生长不足5年的人参,其内部有效成分的积累尚不充分。如果是为了达到较好的利用效果,建议还是等到足够的生长年限再进行采挖。
希望这份种植要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担心记不住,可以保存下来方便随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