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山南,雅砻河日夜奔流,滋养着下游河谷的沃土——乃东。这里历史底蕴深厚,有西藏的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宫殿和民主改革第一村。可这么个有故事的地方,过去也面临着生态脆弱、远离核心市场、产业基础薄弱的“老大难”问题。不过,乃东人没被这些难题吓倒,他们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高原上“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绿色,是乃东的新底色
以前的乃东,风沙大,植被少,地质灾害还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乃东人开始种树。2024年,乃东区搞了个“以工代赈”的模式,让周边的农牧民都参与进来。索珠乡的琼达夫妻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加入了南北山绿化工程,不仅收入翻了好几倍,还学会了种树、护树的本事,从采药人变成了造林人、护林人。这一年,乃东区有1100多个本地农牧民参与了绿化工程,大家的腰包都鼓了起来。同时,8623亩新树苗在乃东扎根,5万亩山林被保护起来。有了这些绿色的屏障,风沙被挡住了,生态环境也好了起来。

产业,是乃东的致富密码
乃东人明白,光靠种树还不够,得发展产业,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们先是瞄准了养鸡产业。过去,西藏大部分鸡蛋都要从外地调运,可高海拔让大规模养鸡变得很难。但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信邪,他们请来专家,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尝试,终于解决了高海拔养鸡的难题。如今,他们养的鸡每天能产150万枚鸡蛋,一年产6亿枚,不仅满足了当地的需求,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除了养鸡,乃东人还发现了蜜蜂养殖的潜力。2023年,他们建成了“夜伴蜂声西藏蜜蜂文化主题生态体验园”,搞起了“产业 + 文旅”的模式。这个体验园不仅生产蜂蜜,还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参观、体验。2024年,“夜伴蜂声”还被选为“世界蜜蜂日”中国主会场,成了展示高原特色蜂产业的窗口。

文化,是乃东的金字招牌
扎西曲登社区是乃东的“藏戏第一村”,但过去,这里的藏戏传承只能靠政府补贴,旅游设施也不完善。2019年,在乃东区委区政府和援藏力量的支持下,扎西曲登社区开始改善人居环境,把藏式木雕、唐卡等非遗元素融入村居和公共设施。他们还开办了民宿,吸引游客来体验藏戏的魅力。如今,扎西曲登社区的民宿已经发展到85家,床位744个,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90多万元。文化不仅得到了传承,还成了带动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科技,是乃东的未来希望
乃东人的眼光不止于此,他们还看中了低空经济和数字经济。2024年,西藏首家无人机企业落户乃东。这些无人机不仅能巡河,还能运输、科考、植树造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乃东区还抓住了“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机遇,引入了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雅江一号”。这个智算中心利用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不仅能满足大量的电力需求,还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乃东人用科技的力量,把高原的“劣势”变成了发展的“优势”。

如今的乃东,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面临诸多难题的小地方。2024年,乃东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95.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6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41元。雅砻河依旧奔流不息,但乃东大地已经焕然一新。乃东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高原上“拼”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科技赋能的新路子,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