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隔壁的王大叔去年种了五亩芝麻,平均亩产达到140公斤,比村里其他种植户高出整整三成。问起他的秘诀,王大叔笑着说:"种芝麻就像照顾孩子,得懂它的脾气。"
芝麻这个作物可不简单,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了。别看它颗粒小,浑身都是宝:芝麻油、芝麻酱、芝麻糊,连中医药材里都少不了它。要想种好芝麻,还真得掌握几个关键要领。
一、选地就像选房子,地基要打好
王大叔的芝麻地选在村东头的那片高坡上,他说这是种芝麻成功的第一步。芝麻最怕积水,所以一定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就像去年村西头老李家的芝麻,种在低洼地里,一场大雨就全军覆没了。
理想的芝麻地要满足三个条件:地势高、土壤松、前茬好。以砂质壤土为最佳,pH值在6-7.5之间最适宜。前茬作物最好选择小麦、玉米这些禾本科作物,切记不要连年重茬种植。
二、选种要看"户口",因地制宜是关键
去年我们村里同时种了三个芝麻品种,结果产量差异很大。北方来的"豫芝11号"在我们这表现平平,而本地的"赣芝3号"却长势喜人。这就告诉我们,选品种一定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
北方干旱地区要选耐旱品种,南方多雨区域要挑抗病强的。白芝麻出油多,黑芝麻药用价值高,具体种什么,还得看市场行情。

三、播种要掐准时机,太早太晚都不行
记得我第一年种芝麻,为了赶早市,四月初就急着下种,结果一场倒春寒,种子烂在地里一大半。后来请教老农才知道,芝麻是喜温作物,播种要等气温稳定在20℃以上。
黄淮海地区5月中下旬最合适,长江流域可以提早到5月上旬,华南地区甚至可以种两季。播种深度2-3厘米最理想,太深了苗出不来,太浅了容易干死。
四、田间管理要精细,三个时期很关键
苗期管理要做好三件事:及时间苗、勤除草、保湿润。王大叔有个绝活:在芝麻苗长出2-3片真叶时,他会用竹耙轻轻松土,既能除草又能保墒。
现蕾期要抓紧追肥,这时候芝麻就像怀孕的妇人,最需要营养。王大叔的配方是每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配合中耕,效果立竿见影。
开花期是芝麻的"大水缸",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缺水。但到了成熟期,反而要控制水分,这样才能让籽粒更饱满。

五、防病治虫要趁早,预防胜过治疗
去年我们村张婶家的芝麻得了茎点枯病,等她发现时已经晚了,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芝麻成片倒伏。其实这种病害完全可以通过轮作倒茬来预防。
对于地老虎这种地下害虫,王大叔有个土办法:在田间放置糖醋液盆子诱杀成虫,效果出奇的好。他说尽量减少农药使用,种出的芝麻品质更好,还能卖上好价钱。
六、收获晾晒有讲究,细节决定成败
芝麻收获时机很重要。太早了籽粒不饱满,太晚了蒴果容易开裂。王大叔教我一个鉴别方法:当下部叶片开始脱落,蒴果变成黄褐色,摇晃植株能听到沙沙声时,就是最佳收获期。
收割最好选在清晨带露水的时候,这样可以减少落粒损失。收割后要捆成小把竖立晾晒,等5-7天后进行脱粒。这里要特别注意:脱粒时要在塑料布上进行,不然小小的芝麻粒掉进土里可就捡不回来了。

七、储藏要把好最后一关
去年我辛辛苦苦收的500斤芝麻,因为储藏不当发霉变质了100多斤,那个心疼啊!后来才知道,芝麻储藏的关键是控制水分,籽粒含水量必须降到7%以下。
王大叔教我一个土办法:抓一把芝麻用牙咬,发出清脆的"咔哒"声就说明干度够了。储藏时要放在通风干燥处,最好用编织袋装,定期翻动检查。
八、这些坑千万别踩
种芝麻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芝麻对除草剂特别敏感,尽量不要使用化学除草;第二,花期遇到连续阴雨要人工辅助授粉;第三,留种田要远离其他芝麻地,防止品种混杂。
种芝麻确实是个技术活,但只要你用心摸索,掌握这些关键技术,亩产150公斤并不是什么难事。现在芝麻市场行情看好,每公斤能卖到20元左右,算下来一亩地收入能有3000元,比种普通作物划算多了。
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技术活学活用。就像王大叔说的:"技术是死的,地是活的,关键是要读懂你的地,听懂芝麻说的话。"希望这些经验对您有所帮助,祝您今年也能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