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罗平:小小油菜花,托起百亿大产业

在滇东北的曲靖市罗平县,每到油菜花花期,85万多亩油菜花肆意绽放,汇聚成一片波澜壮阔的金色“海洋”。这座仅有66.7万人口的西南小城,凭借这绚烂的花海,不仅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油菜花海”榜单,还精心打造出“滇东油库”“云南油菜籽生产第一大县”“全国蜜蜂春繁基地”等多张耀眼名片。

2025年油菜花花期,罗平县迎来旅游热潮,接待游客达135万人次,一季度旅游收入轻松突破20亿元;2024年,当地围绕油菜花形成的“油菜花经济”,涵盖旅游、油菜籽加工、蜂产品等多个领域,产值近百亿元。那么,小小油菜花究竟是如何托起这座西南小城近百亿元产业的呢?

浪漫花海,催生多元富民产业

走进罗平富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浓郁的菜油醇香扑鼻而来。低温压榨生产设备有序运转,将饱满的油菜籽压榨、精炼,金黄的菜油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灌装。“自2023年投入生产以来,公司销售收入在两年间实现了翻番。”富锌农业董事长周伟自豪地介绍,罗平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为冬油菜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像富锌农业这样的大型菜籽油加工企业,罗平共有6家。依托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创新模式,当地具备了10余万吨油菜籽的年加工能力。

几个月前,当油菜花盛开,逾85万亩油菜花如金色浪潮般铺展开来,吸引全国各地上百万名游客纷至沓来。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景区便是当地“花海经济”的典型代表。这个由3个自然村、173户村民组成的园区,借助沪滇协作项目资金支持,联合政府、高校等多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借油菜花之名将村落精心打造为统一管理、客源共享的民宿集群。“今年花期,108个民宿房间入住率高达95%。一名游客住一周,仅餐饮和体验项目就能为村里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益。”云上花乡示范园负责人何云兴奋地说道。“示范园运营以来,已累计吸引游客60多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上海援滇干部、罗平县副县长林洪介绍道。

富民效应从景区迅速辐射至全县。板桥镇金鸡村村民郭景光冬种油菜、夏种烤烟,每年毛收入约14万元。2001年,他在自家开起民宿,花期时8间房必定满客。“仅民宿这一项,年收入就约10万元,比单纯种地强多了。”他笑着算起这笔经济账。

浪漫花海还催生出甜蜜的“蜂产业”。每年春天,全国20多个省份的养蜂人带着数万群蜜蜂汇聚罗平。全县2000多户蜂农年产蜂蜜2000余吨,形成从原蜜到加工品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至今产值超过2.4亿元。“罗平的‘油菜花经济’,已不再是单一景观,而是一张交织旅游、油菜籽加工、蜂产品等富民产业的立体网络。”罗平县委书记许韶发如此总结。

探寻百亿产业背后的成长密码

从榨油、赏花到酿蜜,田间小花成长为近百亿元产业,其背后的密码究竟是什么?

政府引导,规模筑基

“种植规模是最直接的突破口。”罗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段苪说道。20多年前,罗平县政府就高瞻远瞩地锚定油菜产业,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推动油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每年从播种到收割,农技人员都会全程为我们指导。”板桥镇金鸡村农户涂兴城种植油菜已有15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流转土地,他的种植规模已扩大到500亩。如今,罗平油菜种植面积从21世纪初的约30万亩扩大到2025年的超85万亩。种植面积的逐年递增,不仅造就了坡地峰丛间连片花田美景的蔓延,也为全县的菜籽油产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这是个正循环。”罗平县文旅局副局长孙露露解释,“规模越大,景观越震撼,吸引游客越多,越能带动农户增收,老百姓种油菜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而规模的持续扩大,又能吸引更多新业态。”

 

科技强链,提升附加值

“单纯卖菜籽利润太薄,必须拉长产业链。”段苪说。近些年,罗平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一批菜籽油精深加工企业,并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升级技术设备,开发高端菜油、调和油、礼品油等丰富产品品类。“我们引进的现代化低温压榨设备,每年可加工菜籽3万吨,产油1万吨,能最大程度保留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富锌农业销售部门负责人石磊介绍,公司生产的菜籽油因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不仅在省内畅销,还远销广东、浙江等地。

融合业态,打造品牌

自1998年以来,罗平连续举办了20余届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并延伸出国际摄影大展、花海马拉松、乡村摩托嘉年华等10余类子活动,让“罗平油菜花”从一处季节性景观转变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油菜花 +”旅游品牌。2025年罗平马拉松赛事期间,吸引了国内外1.5万名跑者,带动超过30万名游客到访,显著拉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链条。“以前只晓得春天来看花,没想到夏天骑车也这么爽!”来自贵州铜仁的摩托车骑手田勇感叹道,他刚刚结束2025云南省乡村摩托嘉年华罗平站比赛。

展望未来:持续擦亮“金色名片”

罗平下一步的规划是以花为媒,持续擦亮多业态融合发展的“金色名片”。“种植端科技赋能是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罗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胡峻说。罗平县农业部门正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攻关选育含油量更高、机收损失率更低的油菜品种。

 

与此同时,在农业和文旅部门牵头下,一套新型种植模式正在当地试点。在云上花乡示范园的试验田里,技术人员正指导农户进行下层种油菜、上层栽桃花的立体套种。“这是为了打造‘空中看色块、地面赏细节’的全新花田景观和赏花体验,让花海更有层次,花开更持久。”何云说。

针对花海旅游淡旺季失衡问题,罗平正深挖当地的特色资源,通过民族文化、山水康养、避暑旅居等,将这片山谷洼地从“一日看花”的热闹升级为“四季可游”的深度体验,通过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熨平旅游的波峰波谷。在大水井乡棠梨凹村,一批依托苗族原始民居设计的特色民宿正在如火如荼地改造建设中。“我们要证明,罗平的魅力远不止于春天。”棠梨凹山海印民宿负责人王镜信心十足,“未来,即使过了油菜花期,苗绣体验、篝火晚会等项目,以及山水田园的静谧,同样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立足特色、全链融合,罗平县的油菜花必将更加灿烂绽放,书写出更加辉煌的产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