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启升,男,汉族,194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作为海洋渔业与生态学领域的杰出人物,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等重要职务,在海洋科研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启升长期专注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是中国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率先从整体层面开展黄海渔业生态系的资源与管理研究,为这一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推动大海洋生态系(LMEs)概念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当今世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领域的核心成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卓越贡献。

在科研合作与国际交流方面,唐启升同样成果斐然。他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研究计划的制定工作,凭借前瞻性的视野和专业的知识,为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他积极组织中国GLOBEC的实施与发展,引领中国渔业科学与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生态系统水平的渔业管理基础研究迈向世界先进行列,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提升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唐启升在海洋渔业生物学与资源评估、资源增殖与管理、远洋渔业及养殖生态等多个方面取得众多创新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紧密结合实际需求,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在资源评估方面,他的研究方法更加精准科学,为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养殖生态领域,他的创新理念推动了养殖模式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唐启升不仅在科研一线深耕细作,还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他高瞻远瞩,推动渔业产业实现从“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和“负责任型”的战略转移。针对水生生物资源保护问题,他提出“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有效遏制水域生态荒漠化”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高度重视,最终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实施计划——《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为保护我国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他还提出“海洋生物资源的新内涵”“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及相关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渔业是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和新方向”的见解,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开发利用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唐启升的主要科学发现和创新成果丰硕。他构建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研究渤海、黄海、东海高营养层次营养动力学时,他发现鱼类生态转换效率与营养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以及重要资源种类食性类型和营养级发生的显著年代际变化,这一发现为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提供了关键线索。他还研究渤海生态学基本特征,提出浅海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受多控制因素综合作用的新认识,打破了传统单一因素研究的局限。在白令海公海狭鳕仔幼鱼分布研究方面,他取得国际公认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洋科研领域的地位。
唐启升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收获众多荣誉。其中有4项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他还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教育科研系统优秀回国留学人员、中华农业科教奖等众多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科研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唐启升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成果和战略建议,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他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为我国的海洋事业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