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式邦:七十年坚守绘就农业害虫防治宏图,奏响粮食安全守护的激昂乐章 在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杰出人物——邱式邦,他仿佛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国害虫防治研究的道路。 邱式邦1911年8月出生,一生身兼数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害虫综合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还在众多农业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1949年,邱式邦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系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V.B.Wrigglesworth教授,专 先行人物 14天前 22 热度
莫兆钦:中医药事业的逐梦人与领航者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莫兆钦。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投身中医药行业的人来说,他的故事如同一部传奇,广为流传。 莫兆钦出身中医世家,自幼便在祖父的引领下,踏上了探索中医奥秘的征程。此后,他又先后在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区大学、中山医科大学进修医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几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中医药事业的一线,身兼源安堂人民武装部部长、主任药师、职业中医师等多个重要职务,还 先行人物 14天前 25 热度
农业巨擘 家国丰碑:卢良恕院士的毕生求索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中,卢良恕院士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农业、食物安全与国家发展呕心沥血、奠基立业的一生。 从田间到殿堂:小麦育种的开创之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卢良恕院士的科研生涯始于脚下的土地。他敏锐地瞄准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的核心难题,主持选育出以“华东6号”为代表的系列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兼具早熟、抗锈病和高产的优异特性,得以大面 先行人物 18天前 37 热度
从“光棍屯”到百亿集团:卢志民的改革传奇 在吉林四平,曾有一个穷得出了名的“光棍屯”——条子河公社红嘴二队。当地流传的顺口溜是:“光棍四五十,干活没分值,牲畜没饲草,家家没粮吃。”因为太穷,村里三分之一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妇,只能夜唱《光棍哭妻》;因为看不到希望,八成村民沉溺于赌博,在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改变这一切的核心人物,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卢志民。 破局:最早的“包干到户”与随之而来的风波 1968年,当选生产队长的卢志民,做了 先行人物 18天前 36 热度
刘身利:把国企责任写在田野大海间的企业家 在中国农业发展的版图上,刘身利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名字。这位1952年出生的企业家,用他的智慧和担当,在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发集团”)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故事。 重组整合,打造农业“国家队” 刘身利最具魄力的举措,当属主导推进原中水集团和中牧集团的战略重组,并托管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这次重组不是简单的企业合并,而是将农业部原直属的9大企业整合为一体,打造出中国最具综合功能、规 先行人物 19天前 30 热度
李庆逵:从化学梦到土壤学的报国路 在中国科学界,李庆逵(1912-2002)的名字与现代土壤学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位出生于浙江宁波的科学家,以其扎实的研究和执着的追求,成为我国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2年2月12日,李庆逵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李松侯曾任宁波市商会会长,外祖父叶同春是清朝举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8年,怀揣着\"科学救国\"理想的他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希望像化工专家侯德榜 先行人物 19天前 28 热度
李竞雄:中国玉米育种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玉米育种事业耕耘一生 在中国农业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心血,让中国的玉米产量实现了一次次飞跃。他就是中国玉米育种学科的奠基人——李竞雄。 从江南水乡到科学殿堂 1913年10月20日,李竞雄出生于江苏苏州。1932年,他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植物系,从此与农业科学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留校任教的他,先后在甘肃、四川等地的农业科研机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44年,李竞雄远渡重洋,赴美国康奈 先行人物 20天前 46 热度
金善宝:为中国农业奋斗终生的小麦科学家 金善宝是中国现代小麦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小麦科学研究,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 立志农业,求学报国 1895年,金善宝出生于浙江诸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私塾先生,母亲以养蚕补贴家用。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嘱咐他\"做人要有气节,更要有本事\"。这句话成为金善宝一生的座右铭。 1917年,怀着振兴中国农业的志向,金善宝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三年的系统学习为 先行人物 20天前 31 热度
李殿荣:将一生功勋写在大地上的“油菜之父” 在陕西杨凌的试验田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俯身观察着油菜的长势。他就是李殿荣研究员,虽然已年过八旬,依然坚持每天到田间工作。这位看似普通的农业科学家,却用四十多年的坚守,让中国油菜育种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从银行职员到油菜专家 1938年出生于陕西华县的李殿荣,1962年大学毕业后,最初在银行系统工作。后来,他先后在农场和农垦科教中心工作,最终与油菜研究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四十多个春秋。 攻 先行人物 20天前 29 热度
黄耀祥:稻田里的“南帝”,用矮秆育种撑起中国粮食安全 在中国稻作领域,“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的说法广为流传。其中,“中神通”袁隆平家喻户晓,而“南帝”——广东省农科院的黄耀祥院士,同样以卓越贡献在中国农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被誉为“中国大陆半矮秆水稻之父”,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为中国水稻育种开辟了新纪元。 从“物理梦”到“稻田情”:一场台风改变的人生轨迹 1935年,中山大学物理系的课堂上,19岁的黄耀祥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 先行人物 20天前 23 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