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从农民到“天下第一村”的领路人,他如何创造华西奇迹?

在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格外响亮——吴仁宝。这位1928年出生的普通农民,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将华西村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建设成享誉全国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创造出这个奇迹的。

不忘初心,扎根农村谋发展

吴仁宝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辈子没离开过土地。但他与普通农民不同的是,他有着超前的眼光和敢为人先的魄力。从建村之初,他就带领村民把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让华西村早早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

吴老爷子常说:“农村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全国的发展大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为华西村勾画“山南钱庄、中间天堂、山北粮仓”的发展蓝图。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划,却蕴含着这位老农民对农村发展的深刻理解。

改革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

要说吴仁宝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总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率先提出“一分五统”的发展模式,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统一安排就业、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这个创新做法,让华西村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在农业发展上,吴老爷子更是大手笔投入。他规划建设了“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集高产农田、苗圃基地、粮油基地、休闲廊架、百花牡丹园、百果生态园、百树生态园、智能化展示大棚于一体。这不仅是个农业园区,更是个集观赏、品尝、科教、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华西村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种植的杂交水稻每亩产量达到650公斤以上。在高科技农业大棚内,一棵西红柿树产量就超过500公斤,最大的南瓜达到145公斤。这些数字背后,是吴仁宝对科技兴农的坚持和远见。

严于律己,永葆党员本色

吴仁宝虽然带领华西村走上了富裕路,但他自己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他有个著名的“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这个规矩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坚持到现在。

更让人敬佩的是,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根据他的贡献奖励给他的奖金累计有1.3亿多元,但他分文不要,全部留给了集体。如今,全村老百姓都住上了高档的欧式别墅,而他还住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他说:“让老百姓住好房子,比我自己住还要愉快!”

吴老爷子经常告诫村里的党员干部:“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这句话如今已成为华西村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科学发展,创造“华西模式”

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实现了物质、精神“双富有”。特别是在经济上,华西村的人均缴税已连续2年超过46万元,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已连续6年超过了8万元。发完工资、缴完税,村里剩下可以用的钱连续2年超过了30亿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吴老爷子审时度势,超前预测,及时提出了“只出不进、少进多出”的应对措施。这不仅使华西村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反而取得了较好成绩,当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如今,华西村已经形成了农、工、商、建、游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未来,华西村的产业还要向旅游、物流、金融等三产服务业转移,确保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心系天下,助力共同富裕

吴仁宝常说:“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志先育人”的发展思路。华西村先后帮助陕西、甘肃、宁夏地区培训基层干部1万多人,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从1995年起,华西村派党员干部远赴宁夏、黑龙江援建了2个“省外华西村”,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

农业圈

从2001年6月开始,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纳入周边20个村共同致富。8年来,华西村投入8亿多元,为周边村修路铺桥、发放福利、老年保养等,使3.5万人、35平方公里的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三守促勤劳、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

2006年初,吴老爷子又提出了“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新思路。目前已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基层干部到华西村学习交流,人数累计达10多万人。

老骥伏枥,服务永不停歇

“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可以终身制。”这是吴仁宝经常说的一句话。2007年,他以80岁高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8年,他又列席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他誓言干到88岁。问起为什么,他说了两个原因:一是年轻的时候,有效工作做得太少,现在政策非常好,要利用这个好政策,把年轻时候耽误的补一点回来;二是工作中还有缺点,如果不工作,就没有机会纠正这些缺点。

如今,华西村正在建设一座328米高、列居世界第15位的“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这座大楼建成后,将成为华西村国际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农村的一大标志。

华西经验的启示

吴仁宝和华西村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吴老爷子常说:“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这句话道出了发展的真谛。

其次,要注重人才培养。华西村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再次,要坚持改革创新。从农业改革到工业发展,再到现在的服务业转型,华西村总能与时俱进。

最后,要牢记共同富裕。华西村不仅自己富起来了,还带动周边村庄和全国各地一起发展。

吴仁宝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正确的理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奇迹。如今已经90多岁高龄的吴老爷子,依然保持着每天工作13-14个小时的习惯,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华西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吴仁宝和华西村的故事,必将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