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陇县样板看奶山羊全产业链如何托起乡村振兴

10月27日傍晚,秦岭脚下的陇县飘着细雨,可关山草原边的会展中心却灯火通明。第五届世界奶羊产业发展大会暨乡村振兴论坛刚结束,来自西班牙的Garardo Caja教授把西装外套往胳膊上一搭,拉着翻译就往羊舍跑——他想再确认一次,刚才PPT里那只戴着智能项圈的莎能奶山羊,是不是真的把产奶曲线实时传到了手机。这一幕,被在场的《西北信息报》记者杨东世抓拍下来,也成了当天朋友圈里最火的“科技大片”。

很多人不知道,这场大会背后,是陇县用八年时间把“一只羊”写成“一篇大文章”的倔强。2017年以前,陇县奶山羊存栏不足20万只,羊奶卖不上价,养殖户把羊当“副业”。转折发生在2018年,县里把生态乳都写进一号文件,财政每年拿出1.2亿元专项,撬动社会资本17亿元,一口气建了4个万头牧场、36个千只小区,配套饲草基地8万亩。最让养殖户动心的是“羊只保险+订单收购”双兜底:每只羊保费县里补70%,和氏、小羊妙可等龙头企业提前签三年保护价合同,鲜奶最低收购价不低于4.5元/公斤。当年,城关镇营沟村的赵万仓把30只散养山羊赶进新建的标准化羊舍,年底一算账,单只母羊净利润翻了两番。

陇县奶羊产业相关场景

技术迭代来得比政策更快。2021年,陇县与阿里云合作,给5万只核心群母羊戴上智能脚环,体温、步数、反刍频次每10分钟上传一次,系统发现异常立即推送给片区兽医。东南镇梁甫村的张小红记得清楚,去年8月的一天夜里11点,手机提示“编号A037母羊反刍停止”,兽医赶到后确诊为瘤胃积食,一针下去救回一条命,“搁过去,羊死了都不知道咋死的”。数据沉淀下来,陇县形成了自己的“羊字典”:最佳配种时间、羔羊成活率提升节点、泌乳高峰期曲线……清华大学常智杰团队把这些数据带回实验室,三个月后就拿出了《莎能奶山羊精准营养方案》,饲料转化率提高8.6%,每公斤鲜奶成本降了0.31元。

论坛上最吸睛的,是“世界羊奶加工样板工厂”的首次公开。走进和氏乳业二期车间,18条生产线只有6名工人,从挤奶到灌装全程封闭,空气洁净度达到药品级。副总经理李轶超现场算了一笔账:同样加工1万吨羊奶粉,新产线用工减少40%,能耗降低22%,但产品溢价却高出老厂18%。更关键的是,通过低温湿法工艺,羊奶中的活性免疫球蛋白保留率提升到92%,直接对标欧洲标准。西班牙专家胡安·卡博特尝了一口刚下线的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竖起大拇指:“在巴塞罗那,这样的产品能卖到35欧元一罐。”

陇县羊奶加工工厂场景

产业红利最终要落到农户兜里。八渡镇桃园村的王军红今年52岁,过去靠种玉米年收入不到两万。2022年,他把8亩地流转给饲草公司,自己进牧场当饲养员,每月工资4500元,年底还能分红。像他这样的“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组合,全县带动了1.3万户,人均年增收2.7万元。更年轻的返乡人则盯上了“羊文旅”。32岁的马欢在关山草原边开了家“咩咩牧场”,游客可以喂羊、挤奶、做手工皂,去年国庆假期七天就挣了4.8万元,“比我在西安打工一年挣得还多”。

论坛上,三块金灿灿的牌匾被郑重挂上墙:世界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奶山羊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这三块牌子,陇县县委书记叶盛强带着团队跑了三年:农业农村部跑了11次,省农业农村厅跑了27次,光申报材料就改了14稿。叶盛强在闭幕式上的一句话,让台下不少养殖户红了眼眶:“我们就是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奶山羊不仅能养好,还能养出尊严。”

签约环节同样干货满满。陇县奶山羊合作社与甘肃永昌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下3万吨饲草订单,意味着明年全县饲草缺口一次性补齐;和氏乳业与上海然小二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把羊奶粉卖进了长三角3000家便利店;最让养殖户兴奋的是,县畜产局与陕西宝康饲草有限公司的“订单青贮”协议,玉米秸秆收购价从每吨280元涨到320元,每亩地又能多挣120元。

陇县奶羊产业签约场景

数字最有说服力:截至2025年10月,陇县莎能奶山羊存栏57.3万只,全产业链总产值80亿元,带动就业3.8万人。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背后的“陇县模式”——政府搭台、科技唱戏、企业主体、农户参与。正如北京莱澳特牧业总经理尤克强所言:“在陇县,我看到了中国奶山羊产业的未来。”

大会结束的第二天,Garardo Caja教授发了一条推特:“在Longxian,我看到了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精准畜牧)最完整的落地场景。”配图是他在关山草原拍的夕阳,羊群在金色的光晕里低头吃草,项圈上的指示灯一闪一闪,像给大地装上了星星。

而对于陇县人来说,生活还在继续。八渡镇的王军红刚领了10月工资,正盘算着给老伴买件羊绒衫;桃园村的张小红看着手机里的“羊曲线”,决定把明年羔羊的断奶时间提前三天;32岁的马欢在朋友圈发了条视频,配文:“羊奶咖啡上线,欢迎来草原打卡。”

一只羊,一座城,一个产业,正在秦岭深处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