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四川盆地及胶东半岛经历持续低温阴雨,规模化羊场、猪场平均饲料转化率(FCR)下降6.8%,饲料成本抬升11.4%。农业农村部肉羊、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在成都简阳、烟台莱阳两地示范“精准饲喂+环境联控”模式,通过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非常规原料替代、智能投喂与环控联动,实现肉羊FCR降至4.93、生猪FCR降至2.31,分别比周边对照场低0.42和0.19,头均节约饲料成本72元与96元。本文结合部颁标准与一线数据,详解技术路径与落地清单,供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场快速复制。

问题溯源:为何秋冬饲料转化率必然下降?
气温低于10 ℃时,肉羊维持能量需求增加16%,生猪增加13%;若湿度和氨浓度同步升高,动物用于免疫应答的能量额外提高5%~7%,直接推高单位增重成本。传统“经验投喂”模式在冷应激下暴露出三大短板:其一,配方固定,无法随原料价格波动灵活替代;其二,人工投料存在“一次添、吃到空”现象,槽位剩料平均8%~12%;其三,环控与饲喂脱节,舍内氨浓度>25 ppm时,采食量下降但配方能量未修正,导致日增重骤降。|

技术框架:精准饲喂“四步闭环”
精准饲喂不是单点技术,而是“原料替代—动态配方—智能投喂—环控联动”四步闭环。核心是把“动物维持+生产”双需求拆分为可量化参数,通过配方软件与在线传感器实时迭代,实现“每一千卡都用在增重上”。
(一)原料替代:用“价格曲线”而非“经验比例”决策
以2024年11月山东市场为例,玉米单价2800元·t-1、糙米2450元·t-1,价差达350元;豆粕4200元·t-1、花生粕3600元·t-1,价差600元。示范场使用“原料比价模型”(中国农大饲料中心开发),当玉米/糙米比价>1.12且糙米单宁<0.6%时,自动将生长猪日粮中糙米替代比例提至30%,并添加0.02%复合酶制剂降解木聚糖,保证消化能仅下降30 kcal·kg-1,可接受。肉羊方面,则用0.8%小苏打+1.2%尿素组合,将玉米比例由46%降至32%,补充8%白酒糟,每只育肥羊日粮成本下降0.34元,日增重无显著差异。
(二)动态配方:低蛋白氨基酸平衡+净能体系
生猪采用“NE(净能)—SID Lys(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体系,把粗蛋白下调1.5个百分点,同时补足赖、蛋、苏、色四种氨基酸,可减少氮排放18%,FCR降低2.6%。示范场60 kg以上育肥猪日粮NE稳定在9.45 MJ·kg-1,SID Lys/NE比值0.75 g·MJ-1,实现头均节约豆粕18 kg。肉羊则引用四川省主推技术,将日粮粗蛋白由14.5%降至12.8%,添加0.06%过瘤胃赖氨酸,FCR由5.35降至4.93,羊只胴体等级不受影响。
(三)智能投喂:把“槽位剩料”降到<3%
示范场安装“RFID+称重”智能饲喂站,每头羊、每栏猪绑定电子耳标,系统根据实时体重、日龄、环境温湿度自动计算当日投喂量,分6次下料。若30分钟内料槽余量>5%,系统自动暂停下一次下料并报警,饲养员即时巡检。三个月统计表明,槽位剩料由10.2%降至2.7%,折合每头育肥猪节约饲料6.8 kg、每只肉羊节约4.3 kg。
(四)环控联动:氨浓度>20 ppm自动上调能量
当舍内氨浓度>20 ppm或温度<12 ℃时,系统触发“冷应激配方”,在日粮中临时添加0.5%动物油脂或2%膨化大豆,净能提高70 kcal·kg-1,用于弥补维持消耗。示范数据显示,氨浓度25 ppm条件下,常规配方日增重下降11.4%,而联动配方仅下降2.1%,基本抵消环境损失。

示范实据:川鲁两场对照报告
1. 四川简阳某肉羊场
规模:年出栏1.2万只,2024年10月—2025年2月五批次对比。精准饲喂组63日龄平均体重29.8 kg,对照组27.5 kg;FCR分别为4.93与5.35;饲料成本每只降低72元,全场增收86.4万元。
2. 山东莱阳某生猪场
规模:年出栏2万头,2024年11月—2025年3月三批次对比。精准饲喂组115 kg出栏,FCR 2.31,对照组2.50;头均饲料成本降低96元,全场增收192万元。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2025年畜禽精准饲喂与减排监测报告》

落地清单:5000头猪场7日改造路线
- 软件升级:引入“FarmSion 2.0”配方云,内置玉米/糙米、豆粕/花生粕比价模型,设置原料价差预警线。
- 硬件加装:育肥舍新增智能饲喂器32台,替换原有干料线;安装氨气、温湿度一体传感器6组,信号接入PLC中控。
- 配方调整:60 kg以上猪日粮粗蛋白降至14.0%,SID Lys 1.05%,净能9.45 MJ·kg-1;添加0.02%复合酶与0.1%脂肪酸钙。
- 人员培训:组织两场“精准饲喂+设备保养”实训,覆盖饲养员、电工、维修工共38人,考核通过率100%。
- 效果验证:以周为单位抽检平均日增重、FCR、槽位剩料,连续4周达标后转入常态化运行。
风险预警与动态修正
若玉米价格短期回落>15%,系统会自动下调糙米比例至15%,防止“过度替代”造成肉质下降;当环境温度<5 ℃且持续48 h,需在智能料线中临时添加0.3%维生素C与0.05%铬酵母,缓解冷应激导致的PSE肉发生率升高。所有调整均须岗位兽医师在线确认,确保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
把“看不见”的维持需要变成“算得清”的生产投入
精准饲喂的核心不是简单减少饲料,而是把“维持+增重”双需求拆到克、拆到千卡,并用数据闭环实时修正。在玉米、豆粕价格波动常态化、环保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谁先完成“经验喂料”向“算法喂料”的切换,谁就拥有成本竞争的护城河。对于5000头以上规模场,仅需一次性硬件投入约28万元,即可在一年内通过饲料节约与增重提速收回成本,并持续受益。
权威出处:本文技术方案引用农业农村部《生猪低蛋白日粮技术规范》(NY/T 3456-2023)、《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21)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度农业主推技术规范》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