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是你关注茶行业,肯定能频繁听到一个名字——梧州六堡茶。没错,它早就不是老一辈记忆里只在外销渠道流通的“侨销茶”了,如今不仅在国内市场卖得火热,还一路走向世界,成了名副其实的“畅销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六堡茶是怎么一步步火起来的,它又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你可能不知道,为了把六堡茶产业做大,梧州市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们专门成立了“六堡茶产业发展局”,还出台了一整套产业发展计划,从茶树育苗、茶园管理,到扶持茶企、培养茶艺师傅,再到拓展市场、打造茶城,每一个环节都有配套政策支持。就连资金问题也考虑到了,不少银行推出了“六堡茶农贷”这类金融产品,让想种茶、制茶的人不再为启动资金发愁。

当然,光有政策还不够,科技和人才才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梧州这几年建起了科研人才小高地,还设立了非遗传承人科普基地,鼓励规模以上茶企成立自己的科协。同时,通过成立茶人协会、举办技能培训班,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茶人正快速成长,为六堡茶的品质提升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品牌建设也没落下。“梧州六堡茶”这个区域公共品牌越来越响,当地组织了800多家茶企参加全国各地的大型茶业展销会,还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市场,把六堡茶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这一系列动作的效果如何?数据来说话:从2021年到2024年,梧州的茶园面积从12万多亩扩大到超过40万亩,翻了近两番;整个产业的综合产值从110亿元左右增长到超过250亿元;六堡茶的精制茶年产量也从2.5万吨增加到4万吨。可以说,这几年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这个产业真正让老百姓得了实惠。梧州建立了一套联农带农的机制,把茶市、茶企和茶农紧密联系在一起。村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也能以资产入股分股金,自己建茶园还有补贴。据统计,大家累计拿到的租金收入已经有4200多万元,自建茶园的补贴超过6000万元。

现在,梧州有510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327个行政村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六堡茶产业中。在六堡茶核心产区,茶农的人均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39%。全市有31万人通过种茶、制茶、卖茶等相关工作,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六堡茶带来的不只是收入上的增长,还有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过去的一些荒山,如今变成了连绵的茶山,而不少茶山又进一步升级成了旅游景区。比如千亩观光茶园、特色民宿、网红打卡点“龙鳞坝”等都陆续建成开放。“茶旅+研学”“茶旅+康养”这些新模式也越来越受欢迎。以历史上六堡茶外运的“茶船古道”为主题设计的旅游线路,还被评为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围绕六堡茶创作的各种文艺作品,比如粤剧、歌舞剧、学术专著等,也为茶旅融合注入了更深的文化内涵。核心产区苍梧县在2023年被评为广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六堡镇更是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每年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正在建设的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项目全部运营后,预计能为当地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
从一种茶到一个产业,从产业再到一种生活方式,六堡茶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不只改变了梧州的农业结构,也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的路子,同时把茶的文化和魅力传播给了更多人。如果你还没喝过六堡茶,下次不妨试一试,品味一下这杯茶背后的努力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