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宁:改革破局,奏响畲乡共富新乐章

在浙江全力推进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大背景下,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正以改革为利刃,突破地域限制,积极抢抓“后发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着畲乡发展的精彩篇章。

点绿成“金”:林业共富改革结硕果

景宁县澄照乡金坵村,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畲药种植的天然宝地。畲族同胞自称“山哈”,在千年的迁徙与生活中,畲医药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优势。

丽水景宁畲寨仙草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华,2016年至2018年回到家乡创业,起初以收购野生黄精为主。2022年,在景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深挖畲药这一民族医药文化瑰宝,在金坵村流转土地,种植黄精、食凉茶、青钱柳茶等。如今,已建立起600余亩标准化中药材(畲药)林下种植基地。

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雷华采用“企业 + 村集体 + 农户”的合作机制,带动周边村民发展黄精种植近300亩。考虑到药材投产周期长、市场波动大,村民“不敢种、怕亏损”的问题,公司推行“保底收购”机制,市场价8元1斤的黄精,公司给农户的收购价是15元1斤,且承诺10年不跌价。同时,公司还研发了黄精酒、养生茶、精油香薰等20多种衍生产品,提升畲药材附加值,每年可为金坵村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收入。目前,金坵村有100多户村民加入黄精种植行列。作为2025年浙江省林业推进共同富裕试点县,景宁通过建设畲药基地、推动竹木科技项目等方式,不断深化林业共富改革。

富民安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暖人心

“以前在村里,靠种田、摘茶叶为生,现在搬迁公寓正在装修,明年就能入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52岁的潘黄梅一家四口即将从景宁县澄照乡漈头村搬迁至澄和社区,这里离县城仅8公里。

近年来,景宁加快建设凤舞畲乡产城融合浙江省级发展轴,联动发展6大片区,更新“跨山统筹 富民安居”政策。2022年至今,累计搬迁1.46万人,县城常住人口占县域比重从2022年的69%提升至80%以上。澄和社区作为景宁最大的异地搬迁安置地,聚集着多个民族的近万名居民。社区内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阵地有序分布,生活便利。

为了让搬迁群众富起来,景宁多措并举。澄和社区依托景宁民族创业园,建成“想创就创创业驿站”和零工市场,对接企业用工与居民求职需求,构筑智慧就业体系;定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建成巾帼共富工坊,扶持来料加工企业,以“灵活就业+固定用工”模式带动就业。目前,社区共有来料加工企业12家,带动就业人口超500人,人均增收达5000元。

幸福图景: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惠民生

在景宁县东坑镇新和村,村民雷庆荣家每天11时许都会飘出饭菜香。他和妻子邀请同村两位做饭不便的老人共进午餐,“吃饭的人多了,饭菜也能多烧点,家里更热闹,餐费还有补贴。”

今年4月,景宁针对偏远山区老人助餐难题,创设“加双筷子”邻里互助养老机制,制定《邻里互助服务责任协议》,明确三方权责,实行三级联动。截至目前,试点乡镇已布设互助点12个,惠及41名老人,用餐满意度达95%以上。此外,景宁还推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集中用餐、送餐上门等服务。东坑镇通过三种助餐模式,受益老人达300余人,覆盖常住老人的30%以上。

除了养老服务,景宁还推出养老服务“爱心卡”、失能人员“多评合一”改革、“固定 + 流动”山区医疗服务模式、托育教育一体化等举措。作为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景宁不断先行先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民生福祉范例。

2025年上半年,景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7.3%。随着各项改革落地,景宁正逐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在畲乡大地奏响“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全域共进、促进各族民众幸福生活”的激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