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丰景映巴东:科研赋能土店子,棚架梨园绘就农旅融合新画卷

季夏时节,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的梨园基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张均先正轻手轻脚地把成熟的梨子从枝头摘下,稳稳放进篓子里。这片湖北省首个高海拔山区标准化棚架示范梨园,此刻正沉浸在丰收的盛景之中。

信陵镇地处三峡库区,过去,这里的梨树采用传统栽培方式,树形杂乱无章。管理起来不仅费工费力,而且受山区复杂地形影响,产量低,品质也良莠不齐。

转机出现在2017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带着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新技术来到土店子村。研究所研究员伍涛介绍:“这个栽培模式能实现‘高品质、省力化、机械化’,完全契合山区实际需求。”

此后8年,科研人员到夏天全力防治病虫害,再到秋天耐心指导采摘,全程陪伴。他们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枝条、调控水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奇迹发生了:土店子村的翠冠梨产量较8年前提升了20%,优质果率更是提高了30%以上。

巴东县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梨园基地负责人穆世银满脸自豪地说,今年基地翠冠梨产量预计达30多万斤,收入约150多万元,“按今年这长势,明年总产量再增10多万斤肯定没问题。”

张均先作为公司的“股东”,每年享受三七分红,再加上在梨园基地务工的收入,一年下来近2万元。“今年收成好,心里特别踏实,比以前种玉米、土豆强太多了。”他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土店子村的翠冠梨早已不是普通的水果,而是串联起科研、产业与民生的“致富果”。每到丰收季,梨园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农家乐宾客盈门,土特产摊位前也热闹非凡。游客谭玉红品尝着梨子,赞不绝口:“汁水太足了,又甜又清爽。”

伍涛表示,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技术已在湖北省推广近10万亩,为农旅融合注入了强大动力。“它让果园既丰产又美观,游客体验感好,农户收益也高,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土店子村正凭借着科技创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甜蜜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