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江:农机穿梭稻浪间 订单农业促增收

9月10日,四川省南江县红光镇玉堂村三社的田间,一片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6台“铁牛”轰鸣着穿梭其中,收割机的镰刀飞速旋转,成片的稻秆瞬间被卷入,脱粒、清选一气呵成,饱满的谷粒哗啦啦地落入粮仓,奏响了一曲欢快的丰收之歌。

今年42岁的蒲彪在稻田里忙前忙后,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2017年,他务工返乡种了30多亩水稻。2023年玉堂村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他信心大增,一下子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20亩。他感慨地说:“以前收稻子,全家齐上阵得忙半个月,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天气不好就可能颗粒无收。现在田整平了,有水渠灌溉,还有机耕道方便农机通行,旱涝保收,收割靠机器,轻松多了!”

四川南江:农机穿梭稻浪间 订单农业促增收

以前打药,蒲彪背着喷雾器,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还打不均匀。现在,他把耕、种、防、收全托管给了镇上的农机合作社。“打个电话,收割机就开到地头,一亩地才百来块钱,省事又损耗低,能保证颗粒归仓。”他算了一笔账,全程机械化每亩能省下近200元人工成本,产量还提高了近百斤。

长赤翡翠米业的“订单农业 + 返利”模式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蒲彪说:“公司先垫稻种钱,收粮时不仅返还种子款,每公斤还再补2毛钱,仅这一项每亩就能增收300元!”这种“三免两统一补”模式,让全县长赤翡翠米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突破5万吨,带动2万名种粮农民年户均增收超600元。

在收割现场,南江县红光镇副镇长梁勇说:“通过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全镇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90%,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发展养殖、务工或第三产业,形成了良性循环。”南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伍和平介绍,全县整合了28家农机合作社的100余台(套)收割机具,像“滴滴打车”一样调度,农户成本降了30%,合作社设备利用率翻番,实现了双赢。

这些变化得益于南江县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上的大力投入。近三年,南江投入4.2亿元,在100个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玉堂村就是受益村之一。昔日的“坡坎田”变成了连片平整的高标准农田,为农机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南江县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对水稻品种进行改良提质。玉堂村作为当地水稻新品种的种植示范片之一,新品种抗病性提高了20%,每亩产量能提升5个百分点,口感也更好。

长赤翡翠米业有限公司不仅免费给农户提供优质种子,还指导他们搞稻鱼、稻鸭立体种养,按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稻谷,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

如今的玉堂村,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农户家门口就能卖粮,日子越过越红火。蒲彪说:“以前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村里发展好了,不少人都回来创业、种地,村子越来越有活力。”

据了解,南江县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019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6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南江县农业农村局长马明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