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际,漫步于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卢官庄村,只见广袤的玉米地一望无际,一架无人机正于低空悠然飞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喷药作业。60多岁的村民卢洪真静静地伫立在田埂之上,目光望向那片生机勃勃的农田,感慨万千地说道:“我们把土地托管给了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如今每亩地不仅有保底收入800元(人民币,下同),到了年底还能拿到分红呢。”
卢官庄村的土地托管之路,始于2021年11月。彼时,卢官庄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领办合作社,并大力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其中。经过长达半年的集中整治,村里成功整理出1000多亩连片土地。卢官庄村支部书记卢洪本介绍道:“考虑到村里老年人居多,年轻劳动力严重不足,再加上受技术和资金的双重限制,村民自身的种植水平难以达标,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决定将1500多亩土地托管给金丰公社。”
“以前种地效率极为低下,村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挣不到多少钱,不少土地都因此撂荒了,村集体还背负着百万元的债务。”卢洪本感慨地说。自从该村推行“双社联合”模式后,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发展的全新路径。

“双社联合”模式,即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通过“以好换孬”“以近换远”等灵活方式,将原本零散的地块进行整合,把“小田”变成“大田”。与此同时,金丰公社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运用“两拌三喷”等新型农业技术,助力小麦、玉米等作物实现增产。这一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切实保障了粮食的稳产增收。卢洪本坚定地表示:“我们的原则是让本村人来种本村的地,增产收益全部留在村内。”
临沭县金丰公社县社社长董书通介绍说,作为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金丰公社凭借在农业领域积累的深厚专业优势,为托管土地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从产前的农资供应,到产中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再到产后农产品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把控。目前,金丰公社的县级为农服务中心已遍布全国22个省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着力量。
视线转向德州市夏津县,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粒粒饱满的小麦在先进设备的加工下,迅速转化为洁白的面粉。该公司董事长徐山元表示:“我们收购的小麦,大多来自方圆十公里内的种植户。作为一家粮食经营企业,我们必须从田间地头就把好品质关。”
徐山元介绍说,传统的车辆在运输小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导致小麦损耗严重。为此,发达面粉集团对小麦运输车辆进行了严格密封改造,有效避免了小麦在运输、装卸过程中的撒漏、受潮、霉变和污染等问题,大大减少了损耗。
在小麦从仓库到加工的传送过程中,传统方式是通过搅笼螺旋输送,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小麦破损。徐山元表示,今年集团将全部传送设备改为刮板运输机,小麦破损率从0.3%降至0.2%。他感慨道:“不要小看这破损率下降的0.1%,企业年小麦加工量达300万吨,仅这一个环节就能节省出3000吨小麦,相当于六七千亩麦地的产量。”
在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高端农机产品琳琅满目,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该公司首创的混合动力CVT拖拉机,比传统机型节油25%;自主研发的青饲料收获打捆一体机,实现了收获、切碎、输送、打捆一站式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李太福介绍说:“我们始终将绿色发展放在首位,并将其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中。”据悉,该公司累计投入近3亿元,先后完成了锅炉“煤改气”绿色改造、用电设备节能技术改造等43个项目,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环保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像上述民营企业一样,当下,山东民营企业纷纷扎根实业、深耕主业,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的答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54万亿元,同比增长5.7%,占GDP的比重高达50.7%,已然占据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