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叶带来5000万年产值,一杯清水畅销长三角:开化苏庄镇的“生态致富经”

九月一到,浙江衢州开化县苏庄镇的茶园又迎来了秋茶采收的忙碌时节。走进当地茶厂,满地新采的茶叶青翠欲滴,茶香清新扑鼻。

迎面快步走来的是茶厂负责人傅富德。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庄人,他和茶叶打交道已经四十多年,也亲眼见证了家乡因生态而兴的整个过程。

“现在水质、空气更好了,茶叶品质也上去了。”傅富德感慨地说。这种变化不是凭空来的——开化县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县公安局还专门构建了“生态警务”体系,组建了一支3800多人的“钱江源卫士”队伍,常年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环保意识也深深扎根进了茶农的心里。傅富德坦言:“以前大家习惯用化肥,现在都改用有机肥,土壤更健康,茶叶也更干净。”他还主动在厂里办起了“共富工坊”,定期给周边茶农培训,分享生物防虫、有机种植这些绿色技术。

如今,苏庄镇像他这样的茶厂已经有50多家。光傅富德一家,每年就能产出两三万斤茶叶。当地主打的“开化龙顶”绿茶和“钱江源开门红”红茶,通过直营店卖到了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年产值接近5000万元。

而跟翠绿茶山相呼应的,是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下来的清澈溪水。这也孕育出了苏庄另一个特色产业——水产业。

走进本地一家水厂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快速运转。一个个瓶坯经过吹瓶、灌装、贴标、包装,变成一瓶瓶清亮的饮用水。

水厂老板赵建军对自己的水特别有信心:“我们用的是古田山的水,水质非常干净。”这份底气,来自开化对生态的严格保护——古田山严禁任何污染性开发。虽然瓶坯、包装材料都要从外地运来,成本高了,但他很清楚:“保护好水源,才是水厂活下去的根本。”

2022年,镇上成立了生态保护融治中心,用上了“林区融治集成应用”系统,通过科技设备对古田山进行全天候监测,守住了这一片好水。

现在,赵建军的水厂一年能生产500万箱水,主要卖往长三角地区。水厂还通过“共富工坊”提供了30个村民就业岗位,每人每月能增收5000元左右。

一片叶子、一杯清水,绿了青山,也富了百姓。开化苏庄镇的故事告诉我们:守住生态底色,就是托起产业和民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