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怕滞销到稳增收!潜江甘蓝种植凭科学技术点亮乡村振兴路

9月22日,湖北省潜江市泰丰街道葛柘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久保植保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了20多名村民,正在紧张有序地栽种甘蓝幼苗。翠绿的甘蓝幼苗在村民们手中快速传递,一穴一株整齐划一地种下。

合作社负责人关金芝蹲在田边,手里捏着菜苗,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从2018年起,她带领村民们开始种植蔬菜,最初选择了白菜和包菜,瞄准的是过年前后的市场。然而,这两种蔬菜上市时间太短,一旦卖不出去就容易滞销。关金芝回忆起前几年的困境时,眉头紧锁:“白菜、包菜一旦菜心长出就容易坏,前几年我们就吃过滞销的亏。一亩地肥料、种子、人工成本要1700多块,滞销一次,辛苦全白费。”

葛柘村甘蓝种植现场

转机出现在去年。潜江市农业农村局驻葛柘村第一书记袁用德得知合作社的困境后,主动带着关金芝赴外地考察市场,并对接优质品种。他们发现甘蓝比普通包菜货架期长一个月,还耐储存、好运输、易打理。于是,今年关金芝果断更换品种,改种甘蓝。

为帮助合作社种好甘蓝,驻村工作队全程“送技术”。从指导学习起垄技术解决排涝抗旱问题,到协调安装滴管系统实现精准灌溉,再到邀请农业专家田间授课,一步步帮合作社从“凭经验种”转向“靠科学种”。关金芝笑着说:“现在田垄高了、滴管通了,旱涝都不怕!”

驻村工作队指导甘蓝种植

眼下正值秋播关键期,袁用德更是天天泡在田里。他手把手教农户选苗、栽苗,反复叮嘱“栽完必须浇定根水”。针对村里缺劳力的农户,他还联系专业工人上门帮忙,并协调调运肥料送到田间地头。“这产业是咱们村的‘增收苗’,秋种讲究‘早种早收’,赶在霜降前种完,才能保收成、保销路。”袁用德的话语里满是干劲。

傍晚时分,最后一片田的甘蓝苗栽种完毕。望着眼前绿油油的菜田,关金芝脸上满是笑容。从“怕滞销”到“选对种”,从“凭经验”到“靠科学”,葛柘村的秋播田里,不仅种着今年的丰收希望,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底气——跟着市场走,凭着技术干,好日子就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