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新疆泽普县的田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橙艳艳的沙棘果压弯枝条,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起伏,农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泽普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与土地资源,以 “稳粮、优果、强特” 为发展方向,让多元特色农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在泽普县特色现代富民产业园,万亩戈壁果园是当地苹果产业升级的 “主阵地”。这里的苹果种植早已告别 “看天吃饭” 的传统模式,通过引进 “秦脆”“维纳斯黄金” 等优良品种,搭配 “早熟 + 中熟 + 晚熟” 的种植策略,实现了全年错峰上市,稳稳占据市场先机。果农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捧着刚装箱的苹果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果园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果子甜度比去年高了不少,每公斤能多卖好几毛钱,家里的收入也跟着涨!”
不仅如此,产业园还构建起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全产业链模式,从苹果种植、采摘到深加工,每个环节都让农户深度参与。如今,这里的苹果不仅通过电商平台直供内地消费者,还被开发成苹果脆片、苹果醋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据统计,仅这一产业就带动周边 200 余户农户年均增收 3.5 万元,让 “小苹果” 真正成为了 “致富果”。

作为泽普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核桃和红枣也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在赛力乡的新疆银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分拣、加工新鲜核桃。公司厂长斯依提买买提莫合森・夏米力介绍:“我们刚和俄罗斯签订了 300 吨核桃、54 吨核桃仁的出口订单,现在货物正陆续发往国外。” 依托成熟的加工技术和稳定的海外市场,泽普核桃不仅走出了新疆,更走向了国际,为当地农户打开了增收的新渠道。
在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探索中,沙棘产业成为泽普县的一张 “绿色名片”。桐安乡的沙棘种植基地里,连片的沙棘林在荒漠边缘筑起了一道 “绿色屏障”。每到丰收季,橙红色的沙棘果挂满枝头,当地群众忙着采收,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新疆丝路盛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振君说:“今年沙棘果长势很好,一亩地能产 1200 公斤左右。我们还建了深加工工厂,开发出沙棘啤酒等产品,既延伸了产业链,又让沙棘的价值翻了番。” 目前,泽普县已在荒漠边缘发展沙棘种植 4000 亩,实现了 “绿了戈壁、富了百姓” 的双重效益。
从 “试验田” 到 “致富果”,开心果产业的落地生根,为泽普县特色农业再添新动能。在托皮恰村开心果种植基地,180 亩土地上的 5000 棵开心果树已进入盛产期,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种植户艾海提江・吐尔孙和家人正忙着采摘,他笑着说:“今年开心果价格不错,采摘下来的果子能卖到伽师县、于田县,算下来今年收入肯定差不了!”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 “压舱石”,泽普县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始终不放松粮食生产。在依玛乡托万喀拉尤勒滚村的水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摆动,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该村第一书记吐尔逊江・依里江介绍:“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通过面对面传授种植经验、聘请技术人才指导、‘一帮一’培训等方式,帮农户解决生产难题。今年水稻亩产有望达到 750 公斤,‘米袋子’越来越殷实,农户的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如今的泽普县,已形成 “传统产业稳根基、特色产业增活力、粮食产业保安全” 的农业发展格局。下一步,泽普县将持续深化 “科技 + 产业 + 市场” 融合发展,全力打造 “福地泽普” 区域品牌,让特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 “强引擎”,推动乡村产业更兴旺、百姓生活更富足、乡村景色更优美,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更多富民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