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山西长治潞城区,空气中飘散着阵阵果香。在潞华街道儒教村的山坡上,成片的酸枣林里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野间。
因地制宜,荒山变宝地
儒教村地处浅山丘陵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酸枣生长。过去这些野生酸枣树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太多收益,直到2023年,村里开始大力发展酸枣产业。
"我们通过对原生酸枣树进行嫁接改良,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儒教村党支部书记杨海军介绍,如今全村酸枣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亩,每亩地约有600株酸枣树。

科学种植,提质又增效
为了提升酸枣的品质和产量,村里专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驻村指导。从枝条修剪、科学施肥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村民们学到了系统的管护技术。
在采收季节,村民们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收获酸枣。有人手持长棍轻敲枝条,让成熟的酸枣自然掉落;有人操作电动采收机,大大提高了效率。
"农闲时来酸枣林学技术、搞采收,能多份收入。"村民曹旭平一边忙着采收一边说。像他这样在酸枣产业中获得额外收入的村民还有不少。
创新模式,打通产业链
儒教村构建了"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村集体负责统筹协调,潞城儒禾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规模化运营。采摘后的酸枣由固定公司统一收购,解决了销售难题。

家庭农场负责人郭腾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每亩酸枣年收入可达5000多元,预计全村酸枣产业年总收入将突破100万元。这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年能增收3万到5万元,还带动了10多名村民在农闲期间人均增收5000到6000元。
未来可期,小酸枣大产业
一颗颗小酸枣,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果"。看着满山遍野的酸枣林,杨海军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下一步,儒教村计划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扩大种植规模,持续做强酸枣产业。村里还打算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酸枣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儒教村的酸枣产业展现出了蓬勃生机。曾经的荒山坡,如今变成了致富园;以往无人问津的野酸枣,现在成了市场的"香饽饽"。这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正带领村民们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