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花木经济”火热:“双十一”前夕直播带货忙,产业富民成效显

29日上午,江苏沭阳县新河镇艺森园盆景基地内,主播胡帅手持地柏向镜头展示:“这株地柏培育三年,现售30元,下单请扣‘1’!”直播间内,数百名粉丝互动频繁,十余株地柏在几分钟内售罄。这一幕,正是沭阳花木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花木之乡的产业底色

沭阳县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暖温带季风气候赋予其得天独厚的花木种植条件。作为“南花北移、北花南下”的中转枢纽,沭阳素有“虞姬故里”“花木之乡”之称,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60万亩,占江苏省四分之一、全国二十分之一。

艺森园盆景基地是当地产业升级的典型。负责人胡道忠介绍,基地占地3万余平方米,涵盖苗木栽植、盆景制作、直播销售等五大功能区,年销售盆景10万株,营收超7000万元,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百余名网红在此直播,日收入最高超10万元。

直播电商激活产业新动能

“双十一”前夕,沭阳花木电商进入销售旺季。在颜集镇堰下村,幸福花海电商直播基地内,主播们正通过镜头向消费者推介大型三角梅盆景。基地负责人仲维国表示,每株三角梅的型高、直径、盆景特点均被详细标注,确保“所见即所得”。“我们不追求销量,专注品质,工人正在打包昨日售出的盆景。”

与幸福花海不同,博昊园林主打“小而美”市场。负责人腾兆刚介绍,基地以10元左右的小绿植、小盆栽为主,通过薄利多销实现日均1000单的销量,预计“双十一”期间单量将突破2000单。打印机的运作声与胶带撕扯声交织,十余名工人正忙着打包发货。

品质监管护航产业健康

花木电商的火热也带来监管挑战。颜集镇镇长张咏梅表示,临近“双十一”,镇里联合多部门严查“以次充好”行为,重点打击“移花接木”等欺诈手段。“我们要求每株花木必须附带种植说明,确保消费者权益。”

沭阳县的监管举措已形成常态化机制。通过建立花木质量追溯体系,对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进行监管,同时定期开展电商从业者培训,提升合规经营意识。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十年跨越

十年间,沭阳通过“电商+花木”模式,构建起产业富民机制。数据显示,淘宝、京东六成花木卖家来自沭阳,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5.5万从业人员、3.3万经纪人间接带动26万人就业。2024年,沭阳入选商务部首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县;“沭阳花木”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榜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沭阳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当地通过建设花木电商集聚区、孵化网红主播、完善物流体系等举措,推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胡道忠的艺森园基地内,工匠孵化中心正培养新一代盆景技艺传承人;博昊园林的直播间里,年轻主播用方言与消费者拉近距离……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沭阳花木产业的未来图景。

结语

“双十一”的喧嚣背后,是沭阳花木电商十年深耕的厚积薄发。从地头到直播间,从种植到销售,一条覆盖全产业链的致富路正在延伸。当镜头前的胡帅再次喊出“30元,上链接”时,这株地柏不仅是一件商品,更是沭阳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