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七星关区S106丰竹坝至归化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全长17.4公里的公路,路面宽度达到8.5米,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将沿线3万余村民与外界紧密相连。
在文阁乡海坝村,杨伸知的天麻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分拣新采收的乌天麻,同时生产天麻种植必需的密环菌。车间里弥漫着药材的特殊气味,也充满着忙碌的气氛。这家加工厂的兴旺景象,与门前这条公路的命运息息相关。
2009年,杨伸知和丈夫带着在外积累的中药材种植经验回到家乡,开始种植天麻。但当时的交通条件让他们的创业之路充满坎坷。“那时的路况确实不理想。”杨伸知回忆道。村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布满坑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每到采收季节,运输就成为最大难题。

工人们需要将天麻从地里背出来,或者用马匹驮运,在泥泞中艰难行进。从种植基地到能通车的路段,虽然距离不长,却要耗费一两个小时。“雨天尤其困难。”杨伸知说,“货车经常陷在泥里,需要找人推车。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
S106公路的改扩建工程改变了这一局面。这条公路起点位于文阁乡海坝村,终点至归化街道常丰社区,于2024年8月完成交工验收。昔日狭窄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大道,直接通到杨伸知的天麻基地门口。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杨伸知站在新修的公路上说道。大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基地装货,工人上下班也方便了许多,整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来看,运输成本下降了百分之六七十,这直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她的天麻种植规模已达到一万多亩,工人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50多人,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畅通的道路保障了销售渠道的稳定性,使天麻能够快速运往云南、北京、上海等市场。
这条公路不仅改变了杨伸知的事业轨迹,也影响了沿线多个村落的产业发展。当地的天麻、茶叶、猕猴桃等种植业和煤炭产业都因此受益。道路的通畅降低了物流成本,激活了乡村经济。
“道路畅通带来了全方位的发展。”杨伸知总结道。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她有了更明确的发展规划。她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产业链,并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共同享受交通便利带来的发展机遇。
从过去的运输困难到现在的货车直达,S106公路的变化反映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这条公路不仅解决了出行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村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在七星关区,这样的道路建设仍在继续。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更多的乡村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当地村民来说,道路的畅通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