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崆峒区:科技赋能农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在甘肃平凉崆峒区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园内,一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温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沿着立体栽培架有序生长的番茄植株,藤蔓交织形成整齐的绿色景观。这里没有传统农业的泥土气息,取而代之的是精准运作的滴灌设备、自动化苗床和智能控制系统。

这个现代化农业园区正在用科技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据园区负责人李军峰介绍,通过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潮汐式苗床和自动化控制设备,园区实现了精准灌溉和施肥。工人们借助自动化运输分拣系统,轻松完成从采摘到包装的全流程作业。

"我们的研发团队专注于温室环境优化和种植技术改良,目前已获得温室环境控制箱、设施农业补光装置等多项专利。"李军峰说。这些技术创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园区优质串番茄年产量达2000余吨,每平方米产量达30公斤,较传统种植模式提升数倍。

科技引领,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崆峒区的智慧农业不仅停留在种植环节,更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园区创新采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建立了集电子商务、融媒体、人才培训、直播助农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运营基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园区的农产品已通过档口批发覆盖北京、上海、深圳等20个省市,并成功进入香港市场,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经营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也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升级,培育特色品牌

崆峒区以科技为引擎,持续推进设施农业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分拣中心、冷链物流园等基础设施,构建起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

在品种培育方面,全区年均引进陇椒105、抗病番茄等新品种50个以上,优质种苗占比超过70%。蔬菜年产量达2万余吨,其中辣椒单品规模化种植占60%以上,"崆峒辣椒"品牌已初具影响力。

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础

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崆峒区在11个乡镇建设了6个高原夏菜百亩示范点,累计培训菜农3.2万人次。同时,每年培育"土专家"200人次,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

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蔬菜产量稳步提升和品质持续优化,也带动了农户增收,显著提升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展望未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崆峒区蔬菜工作站站长陈银伟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瞄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建设智能化蔬菜设施,发展新质生产力。"

未来,崆峒区计划通过应用更多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环境调控,进一步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同时,将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开发蔬菜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具有崆峒特色的精品蔬菜品牌,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从单一生产到全产业链发展,崆峒区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