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农业生产亮点盘点 从产业创新到生态保护的实践案例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在农业生产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位于黄河之畔,这里的连片温室大棚迎来芦笋采收旺季。尽管四龙镇的现代生态农业芦笋种植示范园建成仅一年多时间,但凭借科技创新、全产业链发展和联农带农机制,小芦笋已经“长”成了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大产业,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四龙镇芦笋采收

福建省长汀县馆前镇汀东村大草坪山场的百亩板栗园也迎来了丰收。小小的板栗已成为带动林农增收的“致富果”,是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汀县因地制宜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药材等八大林粮产业,探索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发展模式。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93万亩,产值38.2亿元。

长汀县板栗园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也在加强外来物种防控力度。通过“专家技术指导+基层网格排查+农户主动参与”模式,已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常态化防控格局。年过七十的李建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48年,被同行称为坚守种业一线的“追光者”。他表示,过去育种更像一门艺术,依赖经验;如今它已成为一门可预测、可设计的科学。他从“艺术育种”走向“科技育种”的历程,正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缩影。

吉林农业育种

这些案例展示了各地在产业提质、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无论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化,还是通过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都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