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进村来,善本理念助共富——2025潞村论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秋日的湖州潞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派江南田园风光。9月29日,一场聚焦“金融如何真正帮到农民、富到乡村”的高端论坛在这里举行——2025潞村论坛以“金融赋能共同富裕,艺术点亮美丽乡村”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的金融专家、乡村干部、合作社带头人和一线从业者齐聚一堂。大家不谈空话,只讲实招:怎样让金融资源真正“沉下去”,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乡村的发展“活起来”。

对广大农民朋友和乡村创业者来说,这场论坛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金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机构游戏”,而是可以走进田间地头、服务千家万户的“贴心帮手”。而这一切,正源于一种新理念——“善本金融”。

什么是“善本金融”?说白了,就是“金融向善”
论坛上,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简称“金服会”)主席陆建强的一句话引发共鸣:“金融不该只是赚钱的工具,更应是让社会更美好的力量。”他提出,“善本金融”不是口号,而是要让金融回归服务本质——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再谈合理收益。

这意味着,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不再只盯着大企业、大城市,而是主动走进山区、海岛、偏远村落,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共富工坊、非遗手艺人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比如,你开一家民宿缺启动资金?有“民宿贷”;你做竹编、刺绣等非遗项目想扩大规模?有“非遗贷”;村集体想办强村公司但没抵押物?“整村授信”来帮忙。

这种转变,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撑。自2018年以来,金服会已在全国108个区县推广“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3386模式”,累计服务企业超10.74万家次,落实融资1.17万亿元。更关键的是,他们把5000多名金融顾问派到一线,真正做到了“人在村里、心在农事”。

五大行动落地,农民能得哪些实惠?
本次论坛最“接地气”的成果,是发布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五大行动”倡议》。这五大行动,条条都与农民增收、乡村发展息息相关:

  • 第一,金融顾问进村入户,帮你“融智+融资+融服务”
    今后,全省300个金融顾问工作室将常态化对接乡村。不管你是个体农户、合作社,还是村办企业,只要发展有需求,金融顾问就能上门帮你设计贷款方案、对接销售渠道,甚至协助申请补贴。比如,通过“整村授信+农产品帮销”联动模式,一个村整体获得信用额度后,村民不仅能低息贷款,种出来的杨梅、茶叶还能通过平台直接卖出去,解决“卖难”问题。
  • 第二,薄弱地区重点帮扶,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山区、海岛等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将推行“驻村第一书记+金融顾问”搭档模式。第一书记了解村情,金融顾问懂政策、通资源,两人联手为村里量身定制发展计划。比如,支持“强村公司”整合资源搞乡村旅游,或扶持“共富工坊”带动留守妇女就业。真正实现“一县一策、一业一品”。
  • 第三,善本信托反哺乡村,支持教育、养老、古村保护
    不少企业家想回报家乡,但苦于找不到靠谱渠道。现在,“善本信托”提供了一条新路径:通过设立专项慈善信托,定向支持乡村小学改造、老年食堂建设、古建筑修缮等公益项目。这不仅是捐钱,更是建立长效机制,让爱心持续“生根发芽”。
  • 第四,防非反诈宣传进村,守护农民“钱袋子”
    近年来,农村成为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为此,金服会计划今年开展500场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用方言讲解、案例演示等方式,教老人识别“高息理财”陷阱,提醒年轻人警惕“刷单返利”骗局。让金融安全成为乡村振兴的“防护网”。
  • 第五,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是种地,更是“美丽经济”。论坛特别强调要支持乡村艺术馆、非遗工坊、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比如,“共富贷”可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启动资金;“艺术贷”能帮助画家在村里办展览、开工作室。金融不再只盯着“土里刨食”,而是助力“土里生金”。

金融下沉,农民才有底气
在圆桌讨论中,一位来自丽水山区的村支书感慨:“以前贷款要跑县城,还要找担保人,难得很。现在金融顾问直接到村部办公,手机上就能申请,三天放款,我们搞油茶加工的底气足多了!”

另一位非遗竹编传承人也分享:“靠着‘非遗贷’,我建了工坊,带了20多个姐妹一起干,产品还上了电商平台。金融支持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而是一整个手艺传承链。”

这些真实案例说明,当金融真正“俯下身”,乡村的内生动力就会被激活。而“善本金融”的核心,正是这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服务逻辑。

让金融活水持续润泽乡土
乡村振兴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金服会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五大行动”,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加入“金融共富村”建设,力争三年内打造100个示范村,带动10万农户增收。

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说,这意味着:只要你有想法、肯实干,无论是扩大种植、开办农家乐,还是传承手艺、发展电商,都有可能获得金融支持。关键是要主动对接村委、乡镇或当地银行,了解政策、提出需求。

秋日的潞村,不仅有诗意的风景,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当金融不再“嫌贫爱富”,而是“向善而行”,广袤乡村必将迎来更多“共富故事”。正如一位与会专家所说:“最好的金融,是让老百姓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却处处受益于它的支撑。”这,或许就是“善本金融”最朴素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