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至12日,以“在‘蔗’里·读懂广西”为主题的2025广西第一届甘蔗文化节,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热闹开场。这次活动亮点多多,不仅展示了甘蔗产业发展成果,还为产销对接搭建了桥梁,借着“双十一”的消费热潮,激活了“甜蜜事业”的多元价值,给区域产业振兴和商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活动启动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郭绪全介绍,甘蔗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里可是“顶梁柱”。2024/2025榨季,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有1135万亩,食糖产量达646.5万吨,连续34个榨季都是全国第一,蔗农们种甘蔗的收入也一直在涨。这成绩,真让人骄傲!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翟虎渠也来到现场。他说,广西甘蔗产业就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鲜活例子。在科研方面,基因组学、分子育种这些前沿技术都有突破;在服务蔗农上,“糖业云”平台能科学指导生产;资源利用上,蔗渣、糖蜜实现了100%的资源化利用。而且,广西还构建了循环产业链,从一根甘蔗能变成一杯奶、一套环保餐具,这产业链延伸得厉害!

广西商贸服务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许锋利说,举办这次甘蔗文化节,就是想搭个产业对接平台,让供需双方能精准匹配。以后,他们还会关注广西其他特色产业,多办些特色活动,帮广西特色产品“走出去”。
活动现场,好多企业负责人分享了经验。有的讲产业赋能,有的谈品牌营销,还有的说甘蔗深加工创新和AI怎么给产业助力。现场还开了高端对话论坛,大家围绕广西甘蔗产业怎么提质升级,各抒己见,干货满满。
除了这些交流,活动还组织了展示展销。南宁、百色、河池、桂林、玉林等地的甘蔗种植和深加工企业都来了,带来了各种产品。现场还有直播带货,主播们卖力推销,让更多人了解广西甘蔗产品。文艺表演也精彩纷呈,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甘蔗文化的魅力。
这次甘蔗文化节,对广西甘蔗产业意义重大。以前,甘蔗产业可能就局限于种甘蔗、产糖,现在通过这样的活动,产业有了新方向。比如,深加工创新让甘蔗的用途更广,不仅能做糖,还能变成各种高附加值产品。AI赋能产业,能让生产更智能、更高效。
对于蔗农来说,这也是个好机会。产销对接合作加强了,他们的甘蔗不愁卖,收入也会更稳定。而且,通过了解前沿技术和市场动态,他们能更好地调整种植策略,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甘蔗文化节带动了商农文旅融合。游客来了,不仅能品尝甘蔗产品,还能了解甘蔗文化,体验乡村生活。这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主办方表示,以后广西还会以节庆活动为纽带,让甘蔗产业和文旅、消费结合得更紧密。相信在各方努力下,“甜蜜事业”会越来越红火,成为富民强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广西的甘蔗产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