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2025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活动在湖北宜昌拉开帷幕。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王斌在启动仪式上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6%,农村网商数量持续增长,目前已突破1950万家,同比增长6.4%。
农产品电商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每年生鲜农产品消费量接近10亿吨。近年来,各级商务部门大力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即时零售、产地直供等新模式,培育了一大批农村电商带头人和特色农产品品牌。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王斌表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线上销售正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从深山里的特色山货到沿海地区的鲜活水产,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既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也鼓起了农民的钱包。

冷链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加快健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截至2024年底,商务部门支持建设的各类农产品冷链设施容量已接近2000万立方米,有效满足了“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跨区域流通需求。
这些冷链设施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保鲜期,还大大降低了运输损耗。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有了完善的冷链支持,我们的特色农产品现在可以销往更远的地方,客户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产销对接活动成效显著
自2018年以来,全国商务系统累计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超过3300场,促成农产品采购金额近1000亿元。这些活动为农产品生产者和采购商搭建了直接交流的平台,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
在本次对接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商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与采购商进行面对面交流。不少参展商表示,通过这样的对接活动,他们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宜昌经验值得借鉴
作为本次活动举办地,宜昌市凭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良好条件。当地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与大型渠道商、电商平台合作,搭建农产品公用品牌新媒体营销平台。
数据显示,2024年宜昌市涉农电商主体达到8518家,同比增长21.44%。这一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农村电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技术持续赋能,农产品线上销售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专家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标准,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能够顺畅地走出产地、走向全国。
对于广大农民和农村电商从业者来说,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充分利用各类电商平台和产销对接活动,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树立良好口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产销对接不仅连着田间地头,更连着百姓餐桌。通过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我们相信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