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印发农业强国中长期规划,明确三阶段发展目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基,其强弱直接关乎国家的兴衰与稳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农业强国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规划领航,任务明晰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指出,《规划》聚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了七方面重点任务,涵盖“三农”工作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前五方面任务聚焦农业现代化,体现建设农业强国“五个强”的要求;后两方面任务聚焦农村现代化,彰显“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理念。

《规划》的出台意义深远。从国内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稳定。《规划》实施有助于补齐农业短板,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繁荣,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根基。从国际看,在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建设农业强国能增强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和不确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分阶段推进,循序渐进谋发展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制定规划。如今《规划》出台,明确了行动路线,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规划》着眼2027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分阶段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突破,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4万亿斤,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持续强化等。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成效显著,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胡冰川研究员认为,这三个时间节点体现了《规划》的循序渐进和长远眼光,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阶段设定目标和任务,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农业强国的全面建成。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规划》作为顶层设计文件,生命力在于落地实现,下一步将聚集资源要素,汇聚各方力量,抓好规划任务落实。

种业突破,机遇与挑战并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粮食增产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种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胡冰川指出,与国际种业强国相比,我国在高端品种、核心技术方面依赖进口。生物育种领域,关键基因和分子模块研究匮乏,新基因和优异材料挖掘缓慢,高价值专利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种业企业竞争力不足,研发投入少,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推进慢,仿种现象频出。

在此背景下,《规划》将种业定位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要求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国际一流设施,推进资源交流共享。实施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建设南繁硅谷。开展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选育优良品种,加快产业化应用。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加强现代化育制种基地建设,完善支撑推广和应急保障体系。

支培元表示,加快种业自主创新对提升我国种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规划》凸显了种业的核心地位,自主创新能减少对国外种子的依赖,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政策红利释放,种业前景光明

《规划》释放的支持种业发展信号,为相关企业带来中长期政策红利和确定性,推动种业行业景气度上升。受利好消息影响,种业相关个股持续走强。截至4月8日收盘,农业种植版块内超60只个股上涨,秋乐种业、神农种业等多股涨停。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种企涨停体现市场对种业板块的积极预期和投资热情。种业上市公司获投资青睐,源于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向好和公司基本面优秀。《规划》推动种业发展,将为相关公司带来机遇和挑战。种业公司将受益于国家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市场需求增长,优质种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整合重组,优势企业将脱颖而出,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规划引领下,我国农业将分阶段稳步推进,种业有望实现自主创新突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农业强国的目标必将实现,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